北京时间5月5日,央视栏目采访到了中国男篮名宿王治郅。

这其中,重点就谈到了现在的CBA联赛的格局,比如国内球员和外援的存在关系。

众所周知,本赛季CBA的外援政策出现了很大程度的调整,变成了4节7人次,前面三节比赛都可以同时上场两名外援,只有最后一节比赛是单外援。

这样一来,外援尤其是顶级外援在比赛当中的分量就无限大了起来,往往一场比赛的走势,甚至是结果都由他们来决定。

很多球队本赛季之所以取得历史性的成就,那就是得益于外援的选择

比如,进入到四强的山西队,还有进入到总决赛的广厦队和北京队。



对于这种模式,作为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以及王治郅本人来说,肯定还是不太能够接受的。

首先,在王治郅打球的那个年代,虽然CBA也有外援,但那个时候外援都只是“配角”。

更多的球队都还是依仗本土球员来拿成绩,王治郅身处的八一队就是最好的例子,作为曾经的“八冠王”,他们球队当中全部都是国内球员,这一点也是因为他们球队本身的“特殊性”。

他们依然是横扫那些有外援的球队无敌手。



由此可见,他们每个人的能力和技术有多么出色,这同时也证明了,光靠本土球员也能够夺得总冠军。

对于王治郅本人来说,他代表八一队和很多其他球队的外援都交过手,但是,无论是个人数据还是球队战绩,都丝毫不落下风。

所以,从他个人的内心来说,是不觉得这些外援有多么厉害的。

当然,这也不是王治郅本人有多么清高,而是,这都是通过实践之后得到证明的,客观地说,作为同样的本土球员,他能做到的情况下,其他的这些本土球员也应该能够做到。



至少,不应该差太多。

还有一点是最为重要的,那就是,如果过分的依赖外援,包括这个外援也很有能力,带领球队拿到了一些胜利和成就,其他的本土球员习惯了看他的“脸色”行事,那么一旦这名外援的状态不好,或者说随着岁数的增长,他们不复当年之勇了,但是,其他的本土球员还完全不自知,那么当他们还一如既往的把这位外援当成是“救世主”的时候,结果就是反差相当大了。

举一个最为简单的例子,卫冕冠军辽宁队为什么在半决赛当中被广厦队3-0,干脆利落横扫,阻挡在了总决赛的大门之外。



就是因为弗格的状态下滑了,而且还是很严重的那种。

来到季后赛,比赛强度大幅度提升,需要他站出来匹配的时候,才发现已经完全匹配不上了。

这一下,辽宁队的所有本土球员全部都不适应了。

所以,王治郅就建议,这个时候所有的本土球员就应该摒弃掉依赖外援的习惯,甚至是要和这些外援竞争,抢着自己去当所谓的“主角”。

不要觉得自己能力不行,不要只是去执行一些简单的掩护和传球战术,就等着把剩下的事情都交给外援了。

没有人是天生的“领袖”,很多事情自己不主动去做,那就永远都是学不会的。



确实,当年王治郅和姚明,那都才20岁左右的年纪,CBA能拿的该拿的荣誉全部都拿了一遍。

多少外援在他们面前黯然失色。

也正是他们的这种精神和品格,才带着中国男篮翻越了一座又一座高峰。

所以,现在的国内球员真的需要这些老大哥学习,不要求赶上以及超过,最起码,自身要有那种骨气和硬气。

要不然,中国男篮就一直都会是现在这个低谷的状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