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总理莫迪长期以来的“入常”梦想近日迎来关键突破,在2025年4月金砖国家外长会晤中,中国等成员国明确表示支持印度在联合国安理会发挥更大作用,这一表态标志着印度距离成为常任理事国的目标更近一步。

尽管未直接触及印度长期追求的“入常”目标,但中国对印度角色升级的支持仍释放出多重战略信号,折射出全球治理结构变革与中印关系博弈的复杂交织。



印度“入常”历程

联合国安理会自1945年成立以来,常任理事国的构成始终未能反映新兴经济体的崛起,金砖国家外长会议明确提出,安理会改革需解决“低效、不公平、代表性不足”等问题,尤其是增加发展中国家席位。

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支持印度参与安理会事务,本质上是呼应国际社会对多极化治理的需求。



这一立场既符合中国倡导的“全球治理体系民主化”理念,也为自身在联合国框架内争取更多发展中国家支持铺路。

但对于印度来说,中国的支持不仅是在代表着自身地位的提升,更是其“入常”一梦实现的入场券。



印度独立后,从尼赫鲁时代起就做着大国梦,“入常”一直是国家崛起的象征,莫迪政府更是把这事儿当成外交头等大事,每年花大力气在全球跑关系,可国际政治这盘棋,远比想象的复杂。

自21世纪初起,印度凭借其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地位、14亿人口规模及地缘战略价值,积极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然而联合国安理会改革需满足三重条件,联合国大会三分之二成员国支持、现有非常任理事国多数认可,以及五常无一行使否决权。

印度虽多次获得部分国家口头支持,但实质性进展始终受阻,2010年代“四国联盟”(日本、德国、印度、巴西)的扩容提议亦因五常分歧无疾而终,折射出其“入常”之路的艰难。



同时中国的态度,一直是那个绕不过去的坎,好几次印度感觉快凑齐“四票”了,临门一脚往往就被拦下。

而此次印度获得中国支持,表面看似接近“入常”目标,实则面临更深层次挑战,安理会扩员需通过联合国大会决议,且需五常一致同意,中国当前的“有限支持”并不等同于最终否决权的让步。



而且印度若想在安理会提升影响力,必须同时协调与美国、俄罗斯等大国的关系,避免陷入地缘政治站队的困境,新德里需平衡“印太战略”与“多边主义”的双重诉求,方能真正将中国的支持转化为实际政治资本。

中印关系博弈

这次金砖会议上中方的表态,确实有点意思,不过仔细品品,“支持发挥更大作用”和“支持成为常任理事国”,这中间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这更像是一种外交姿态,中印关系长期受边境争端、地缘竞争等因素掣肘,但中国此次表态可视为对印度释放的“有条件善意”。

分析指出,中国支持印度“发挥更大作用”而非直接“入常”,实则划定明确界限,印度需在后续行动中展现对华合作诚意,例如在边境问题上保持克制,或在气候治理、贸易合作等领域与中国形成共识。



这一策略既避免直接触碰“一票否决权”的红线,又为未来中印关系缓和预留空间。

当然中国此举或许也有着加速安理会改革进程,推动形成“五常+新兴大国”的新权力结构的想法,但是改革本身亦伴随风险。



印度角色升级可能强化其在南亚地区的话语权,进而影响中国周边地缘稳定,同时安理会扩员若未能配套约束机制,反而可能加剧大国博弈,因此中国在支持印度的同时,必然将自身战略安全与多边秩序维护置于优先考量。

通过金砖框架支持印度,既承认其地区大国地位,亦为中印在边界争端外的领域开辟合作空间,然而中国强调“结构性改革”而非直接席位赋予,暗示支持需伴随更广泛的安理会机制调整,避免触动五常核心利益。



印度“入常”障碍

印度媒体将中方表态视为“松口”,认为这是其“入常”进程的关键突破,印度政府借此强化外交攻势,试图将金砖共识转化为多边支持,但国内舆论对实质进展仍持谨慎态度。

中印边境问题悬而未决,中方支持表态被质疑可能弱化对印度单边行动的制衡能力,安理会改革涉及大国博弈,即便印度获得广泛支持,仍需突破现有常任理事国“一票否决权”的制度障碍。



而且就算理论上五个常任理事国都同意了,印度的“入常”路也未必就平坦了,现在这“五常”体系和否决权,是二战后秩序的基石,谁想动这块蛋糕都难。

五常态度也呈现出分化状态,美国支持非洲席位但回避印度诉求,俄罗斯虽表态支持却受制于俄乌冲突后的国际孤立。



非洲联盟坚持“两个常任席位+否决权”,与印度、巴西形成席位争夺,以及新增席位是否赋予否决权、席位分配地域平衡等细节,仍需漫长谈判。

更深一层看,是印度自身的问题,有些国际观察家和前联合国官员就说过,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不光要有实力,还得有维护和平、解决冲突、担起全球责任的样子和意愿。



印度这几年在南亚跟巴基斯坦因为克什米尔问题一直不对付,和尼泊尔这些邻居也闹领土纠纷,这多少让人觉得它格局不太够,不像个“负责任大国”。

因此印度若想兑现“入常”愿景,需在多边框架内整合新兴国家诉求,同时以务实外交破解五常与地区国家的利益分歧。



结语

中国对印度的支持,既是顺应国际治理变革的务实选择,亦是中印关系博弈中的策略性试探,印度能否借此契机突破“入常”门槛,取决于其能否在平衡大国关系、解决与中国核心利益矛盾等方面交出满意答卷。

而安理会改革进程的推进,终将考验全球主要国家在权力重构与共同利益之间的平衡智慧。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