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有了在偷摸翻看去年写的烧烤了。
——今天的编辑 吹风
这是一次蓄谋已久,一个西昌人在路过一百次小渔村烧烤之后,终于没有忍住,抱着愿赌服输的心情走进去,一探究竟。
结果,从一张菜单就晓得了八九不离十,屁股没有抬一下。
西昌烧烤,严格来说有派系——
火盆烧烤像在钓鱼,一根粗壮的竹签上,挂着一坨大肉;
网烧是一种大快朵颐,粗狂原始,坨坨鸡、猪儿肉,直接铺上去;
以小渔村为代表的串烧,三面环水,吃的是一口鲜美;
以前认为小渔村是一个招牌,后来才知道,小渔村就是一个村。
从小渔村走出来的烧烤,自带一种底气,像是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确实有两把刷子,不止是风味,而且是一种精神。
李家沱的高架下风生水起,每一个小摊面前都熙来攘往,唯独这一家小渔村烧烤,慢条斯理地烧碳,在路边串起小肠。
凑近一看,小肠方正饱满,白色的油脂分明,裹着一层薄的粉。
老板放下手里的西瓜,穿上拖鞋招呼,麻利中带着一丝懒散,客气中带着一丝冷漠,然而一张口,老乡就对上了暗号——
“你西昌哪儿的”,
“我越西的”,
这一家在高架下,爬山虎肆无忌惮地生长,电瓶车、乘凉的人,在路边缓行,借着路灯,看碳火升起,小渔村缩影成形。
一张宽阔的菜单递过来,很像是超市打折促销的排版,紧凑喜庆。
但实际上,仅需要看第一格,西昌人拿起圆珠笔直接从上到下打勾,鱼片、鱼排、鱼肚,幸福三重奏,然后是虾、小肠、牛肉。
她一边说少拿点,一边不自觉感叹单价便宜,“跟西昌的差不多”,平时斯文的一个女生,瞬间就野心勃勃,丝毫不手软。
“10串鱼片够不够”,“应该差不多”,“还是15串吧”。
老板推荐豆腐干,自然是听劝,大凉山的坨坨肉,稀有产物,腰骚在西昌人的你画我猜之后,保守的成都人选择暂时放弃。
小渔村的内核就是鲜,不腌制不码料不加工,自然成色,上火生烤。
打开冰柜,里面确实清爽整齐,牛肉的表面没有冰霜,每一颗都是分离状态,鱼片、鱼排肌理分明,像是在用尺子比到切。
虾的颜色较深,个头不小,老板说是邛海运来的鲜虾,没有腥味。
五花肉带皮,有一点粗糙的痕迹,一看就不是买的成品冻货,很像出去郊游,屋头自己串的款式,不精致但却实在。
少一点货,大姐就在现场串一点货补上,一边穿一边问你要几串。
不会为了方便偷懒就损耗掉食材的鲜度,这是小渔村的态度,没有因为走得太远就忘了为什么出发,不敢砸了招牌。
小渔村烧烤,把功夫用在了前面,食材的选择、处理,厚薄的拿捏程度,如何尽可能的保存鲜度,一切都深谙于心。
然后上架生烤,自然一气呵成,不需要浓墨重彩,主打纯粹。
烤架长且宽,以至于没有留白,碳火均匀发力,照顾到了每一寸肉上,保持着烟熏火燎的炙烤口感,从内到外激活香气。
两个师傅双排站立,大施拳脚,烤串在四只手之间,舞龙舞狮。
左边一头,碳火收敛,承担比较单薄娇气的素菜,右边一端,爆发力强,荤菜在热浪中被唤醒,被看不见的火苗雕刻打磨。
滋啦的声音一出来,就会被油刷按下去,翻一个面,重复循环。
看起来熟稔的手法,其实考验耐力,不敢交头接耳,一声不吭地埋头苦干,因为每一串上架都在倒计时,没有任何容错率。
等到烧烤的烟雾消散,厨房的锅盖一样压不住,里面沸腾汹涌。
大凉山坨坨肉第一次吃,先煮后拌,肉非常大一坨,像麻将,五花肉在漏勺里颤抖晃动,视觉姑且享受,但不知道如何下口。
下一秒倒进一个瓷盆里调味,师傅直接抽出一根木姜子刮进去。
卖相确实不错,橙光肥硕的大肉,干香筋道,师傅用大勺捯饬两下,开始来回簸荡,裹满海椒面的坨坨肉像被镀了一层金。
跑回去给西昌人分享厨房实况,她说,“快吃牛肉,很juice”。
牛肉烤得不干,滋润的口感,柔和不锋利,轻描淡写的奶香;鱼片、鱼排嫩气矜贵,乳白色的肉上淋上海椒面,美如一副画;五花肉是一面旗子,焦香四溢,要用大牙撕扯。
老板力荐的豆腐干,确实招牌,一厘米厚,咬开就是皮开肉绽。
小肠一般,过于绵软,但虾可以,饱满紧实,鲜甜被优美呈现。
整体的口味不重,比较保守的用料,食物本身的魅力占主导,而且不是焦香的榨干,保持了一定的湿气,不会觉得口渴。
谈不上惊艳,但不自觉就消了大半,每个人吃鱼、虾都无暇说话。
老板突然打破沉默,端来一碗干酸菜汤,“送的,配到坨坨肉解腻”,干酸菜汤里面有土豆、酸菜、辣椒,清爽不失风味。
但坨坨肉确实要把人打闷,一人两坨之后,筷子就没有主动进去。
西昌人说,坨坨人讲究一个断生,但不绵,火候很重要,然后就是肉的选择,一定要选仔猪,肉会脆一些,肥而不腻。
而且讲氛围,需要一群人边啃边嚼大口喝酒,等到直接上手的时候,便迎来高潮,但显然,我们没有放开,且都不喝酒。
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拿了太多菜,每一轮上菜,我们都以为是最后一轮,结果根本不是,“还有啊”“这是哪个点的”。
老板人挺善良,“你们点多了,小肠、土豆,我给你们减了点”。
人均八十,吃得很过瘾,是一次辨识度很高的味道,转头买单,看到烤架上的猪蹄、小猪儿肉,黑不溜秋但香到模糊。
虽然硬件条件一般,但软实力在,那是属于小渔村的质朴与修养。
这是一次勇闯,带着点冒险的精神,但敢叫小渔村的烧烤,不会错到哪里去,占据四川烧烤的一席之地,不缺号召力。
西昌人表示,赶西昌差了一点,但至少解了乡愁,吃到了那一口。
坐上出租车,她迫不及待地给丈夫分享,“XX烤得好,XX烤得不行”,她爱憎分明,以至于司机问她,“你是老师吗”。
她不是老师,但她是烤官,等有一肚子八卦的时候,小渔村烧烤再见。
今日编辑 | 吹风
本文系谈资“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图片
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普卡
报,发现猫尾巴草
@吹
奔驰虎皮黄蕉
@风
别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