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越是上了年纪,越是“知世故而不世故”。

年轻的时候,是不知道人情世故,却假装很懂人情世故,只想融入到圈子当中。

成熟的时候,是深谙人情世故,却逐渐远离人情世故,甚至于一个人独处,不想融入到所谓的圈子当中。

等于是,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发展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

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深谙人情世故的老油条,都极度厌恶人情世故呢?

只能说,经历过了,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追求。

当一个人享受独处,远离人情世故,说明了这些问题。



02

厌恶虚伪、复杂的逢场作戏。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边,逢场作戏,终究是不可避免的。

别人戴着面具跟你打交道,那你也只能戴着面具跟别人打交道。

不是你不想脱下面具,而是你身处于圈子当中,只能通过如此方式,应对虚伪,而又复杂的人情社交。

除非,远离圈子,才能够脱下面具。

人到了一定的年纪,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或者脱离职场,自己出来单干,基本都会活成“独来独往”的模样。

并不是说不懂得社交,而是太懂得社交,也知道里边的利害、复杂,所以更倾向于远离社交。

也许,一个人高质量的独处,比一群人低质量的逢场作戏,要来的更加舒服、快乐。



03

被人伤害过,逐渐对社交不感兴趣。

有些人为的伤害,终究会让被伤害者,印象深刻。

你对某个朋友、同事掏心掏肺,恨不得自己的一切底细,都让他们知道。

可他们是怎么对待你的?要么把你当成软柿子来拿捏,要么趁虚而入,利用你的真诚、老实,来套路你,算计你。

一个人,哪怕再怎么老实、愚钝,只要他被人伤害过一次,那他就会变得不相信任何人。包括身边的亲朋好友。

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就是这个道理。

当“防人之心”出现,人们对于社交的态度,将不再纯粹,而是多了一层隔阂。

隔阂到最后,并不是融入到社交当中,而是逐渐抽身出来。与其你防着我,我防着你,不如保持距离,减少往来,各相安好。



04

断舍离一切关系,逐渐学会取悦自己。

年少无知之时,每个人都倾向于取悦别人,希望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问题是,所有的取悦别人,都是委屈了自己。

别人会认为,这人就是一个愣头青,不如让他去背黑锅,让他去干苦力活,让他去做点什么有风险的事......

取悦别人的结果,除了吃亏,也还是吃亏。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吃亏多了,人也就成长了,逐渐思考,既然取悦别人只能换来别人的伤害,那为什么不取悦自己呢?

取悦自己的本质,就是进行断舍离,什么社交、人情世故、逢场作戏,统统都丢掉,只留下独来独往的本性。

独来独往,当个独行侠,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儿,享受每一天简单而又舒心的生活。我想,这就是悦己最大的意义。



05

写到最后

人情世故也好,群来群往也罢,都不是什么长久的生活方式,终究是暂时的。

原因很简单,人性倾向于安稳,哪怕表现得虚伪,也还是向往真实。唯有真实、简单,可以带来真正的愉悦感。

这个时候,肯定有人会说,那被人视为异类,该怎么办呢?

一笑置之就好。试想,这世上有80亿人,不合群的异类多了去了,怎么我们就害怕呢?有可能,当个异类,心情会更舒坦。

你说我是不合群的异类,但我活得简单、快乐,不是群来群往能带来的。

你说我是不讲人情世故的异类,但我活得真实、舒心,不是逢场作戏能带来的。

别人的看法,不重要;自己的快乐、舒服、愉悦,最重要。

文/舒山有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