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2.0时代虽然只有100多天,但是他在第二任期内展开的政策变革可以用“狂飙突进”来形容,尤其是他针对美国科学界发出了数不清的行政命令,各种改革措施让美国科学界人士一日三惊。这不由得让人联想到就在一年前,68名诺奖得主曾联名致信阿根廷总统米莱,希望他不要“将阿根廷的科研体系推下悬崖”,实际上米莱只是大力缩减政府开支,削减科研经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川普总统对美国科学界的想法可能远远不只是削减预算这么简单。



图源:Alex Brandon/AP

01削减预算

2023年12月10日,阿根廷新任总统哈维尔·米莱(Javier Milei)宣誓就职,上任伊始就开始实施他对选民承诺的300多项重大改革措施,其中的重点领域之一是大力缩减政府开支,方法包括对政府部门进行大幅裁减,18个部门合并为9个,并同时解雇了五千多名政府雇员。阿根廷的主要科学机构——国家科学与技术研究委员会(CONICET)法人预算削减41%,国家推广机构(Agencia I+D+i)削减67%,国家航天委员会(CONAE)削减40%。在减少预算的同时叠加阿根廷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整个科学界的人们生存压力骤增。(延伸阅读:68位诺奖得主致信阿根廷总统米莱:请不要将阿根廷的科学事业推下悬崖)

川普总统同样雷厉风行,刚上任就叫停了NSF和NIH的所有经费支出,要求所有的项目都必须经过重新审核后再放行。之后开始对包括对“间接经费”、国际合作等项目的预算进行大力削减,近期更是要求国会在制定2026年预算案时,对NIH、NSF、NASA等主要科学机构的经费进行“腰斩”式削减,包括其他“非国防可自由支配支出”,减少总额达到1630亿美元以上。这还是只是联邦层面的机构,对于美国世界第一的大学体系的资助,他也提出了种种比较苛刻的新要求,如果达不到就面临失去未来数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政府拨款,为此不惜同哈佛、哥大等名校展开不同程度的口水战甚至法律战。2023年,美国大学在研发上的支出约为1090亿美元,其中近600亿美元来自联邦政府。如果被大幅度缩减,后果很难预料。



图源:pixabay.com

实际上,米莱新政对阿根廷科研体系的影响主要就是减少了预算,科研机构和大学不得不在新的预算框架内重新安排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等事务,但是川普总统的改革范围要深远的多,预算只是手段,他对整个体系的要求比米莱多得多。

02“计划”科研

虽然米莱作为总统对阿根廷科研政策也有一定的调整,希望整个体系减少一些见效慢的基础研究,将更多资源投入对改善经济状况见效更快的应用领域,但整体而言管的并不太细。而川普则不同,从一开始要求NIH和NSF重新审核上万项研究资助时,就包含了明确的意图:所有与气候变化、DEI、国际援助、疫苗等关键词有关的项目都必须暂停,之后有关癌症、阿尔茨海默病和艾滋病预防等领域的1000多项拨款从此被直接取消。监测温室气体排放、跨性别研究等被叫停似乎容易理解,许多怎么看也很“中性”的项目也被取消就有点难以理解了,如火星样本返回计划:好奇号、毅力号等火星车已经在火星上取得了十几份不同地区的岩石样本,耗资不菲但是对于火星研究意义重大。但是现在新政策认为将它们带回地球可能需要继续投入数亿美元,“负担不起”……



毅力号在火星表面放置了第一个样本

图源:NASA / JPL-Caltech/MSSS

同样的压力也给到了所有的美国大学,针对哈佛、哥大、斯坦福等名校,除了同样要求减少与气候变化、DEI等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内容外,还拿出了所谓的“反犹主义”盛行作为施压理由,要求各大学接受他的政策建议,否则各大名校未来可能获得的联邦资助会大幅度缩减甚至取消,典型如哈佛大学,该校高达90亿美元的长期资助都可能被取消。大学校长们普遍认为川普此举是干涉学术自由,会严重损害美国科学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哥伦比亚大学

图源:Grok

当然川普也有他青睐的领域和项目,如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核能研究等。相关领域的经费能够得到维持甚至增加投入,那些不受他待见的项目就只好解散裁员了。而类似这样导致科研人员不得不选择离开美国的后果可能是最影响深远的。

03不再是中心?

二战后,美国凭借联邦政府对研发的持续投入,成为世界顶尖的科学超级大国。学术界、政府和产业界的三角引擎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科学家和企业家。截止2020年,美国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初创企业中有55%是由移民创立的。在美国42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36%是移民。许多最负盛名的科学家和企业家,如特斯拉、爱因斯坦、奥本海默、冯布莱恩以及现在风头正劲的马斯克都是外国移民。数十年来,无数国际优秀人才都将美国视为可以发挥才干的舞台,但是川普的政策可能正在完全颠覆这种预期。

预期正在改变,在Nature杂志对读者的一项调查中,约750名美国以外的科学家中超过80%的人表示暂时不考虑前往美国工作,而825名居住在美国的科学家中,三分之二的人表示他们不太推荐学生来美国读书。另一项调查中,受访的1200名在美科学家中,75%的人表示考虑离开美国。



来源:《自然》杂志对2025年4月调查数据的分析

川普政府并不只是减少预算,任由各个机构自行决定如何调整人员结构,而是直接明确它们需要裁减多少工作岗位。截至2020年,约有28万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受聘于联邦政府,而他们中的成千上万人正在被解雇。与此同时,成百上千的外国学生和学者被莫名其妙的取消签证,或者被要求说明与国外机构的联系,不得不选择仓惶离开。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都大幅减少了研究生的招收人数,奖学金也大大缩水。2023年,美国学术机构授予的科学和工程博士学位中,国际学生占39%。如果严苛的政策持续,新一代人才培养的断档是完全可能的。



美国卫生部宣布裁员数千人,员工在卫生部门外排队。

图源:Kevin Lamarque/路透社

3月份,就像上次诺奖得主联名致信米莱,约1900名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院士发表了一封致川普的公开信,警告“国家的科学事业正在遭受重创。”数量庞大的美国学者群体仿佛一只可能发生“鲸落”的鲸鱼,许多国家都在大力招募优秀的人才前往工作:加拿大正在简化工作许可的申请流程,挪威刚刚启动了一项国际研究人才计划,法国的“人才护照”计划专门对准AI专家。



图源:jozefmicic/Getty Images


许多科学家和学界领袖认为,政府资助的基础科学研究是无法替代的,私营企业不太可能长期在这些暂时看不到应用前景的项目上投入资金,研究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催生出一项新技术,但是如果基础研究的突破逐渐枯竭,任何新的技术进步都不可能出现。致川普的公开信中写道:“如果我们国家的科研机构被瓦解,我们将失去科学优势。其他国家将引领新型疾病疗法、清洁能源和未来新技术的开发。”

对此您怎么看?不妨留言与大家分享。

参考文献: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1295-6

2.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trump-s-proposed-budget-would-mean-disastrous-cuts-science

3.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opinion/who-will-fill-void-when-us-turns-away-global-science

4.https://www.theguardian.com/us-news/2025/mar/31/scientists-letter-trump-administration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