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夜幕下的广德城区,身着蔚蓝工装的特殊“守夜人”穿梭于万家灯火之间。这支活跃在基层治理末梢的零工队伍,正通过公益性、专业化的服务平台,将“打零工”的传统生存方式升华为城市文明的温暖注脚。
从“散兵游勇”到“行家里手”的蝶变之路
“灯管老化是常见问题,换新后注意除尘维护。”在桐汭街道大木桥社区,持有电工证书的王亮边操作边讲解。精准测量、快速打孔、娴熟安装,15分钟让失明灯具重焕光彩。这位“年度优秀师傅”的服务清单涵盖电器维修、家具组装等多个领域,99%的好评率源自其独创的“望闻问切”工作法:每单必做环境勘查、隐患筛查、问题咨询、方案比选三道工序。
在广德零工市场,像王亮这样的获得“年度优秀零工师傅”称号的技术能手还有很多,平台通过“认证入驻、免费派单、每单回访、服务评定”服务体系,帮扶水电维修、家电清洗等9大类灵活就业人员实现高质量就业,推动传统零工向现代技工转型。
从“养家糊口”到“工匠精神”的华丽转身
“家电不是快消品,深度养护能延长3~5年寿命。”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李遥仍然坚持守护着“物尽其用”的工作原则,用经验和耐心延续着家电的生命周期。这种“较真”换来群众口口相传:“约李师傅要提前三天,但等得值!”
零工市场后台数据显示,零工师傅服务满意率持续保持在96%以上。这种品质坚守正形成良性循环:平台订单量月均增长10%,师傅收入明显提高,服务质量显著提升。他们可能不会出现在杂志封面,但无数家庭却因他们而正常运转。他们用手艺诠释着“工匠精神”。
从“马路市场”到“民生工程”的暖心保障
曾经贴满招工启事的电信箱,如今变身智慧就业服务站电子屏;往日聚集待工的街巷角落,已建成配备饮水机、医药箱的“零工驿站”。通过“线上智能匹配+线下驿站服务”模式,广德市零工市场实现基层就业服务圈全域覆盖。
广德市大力构建的“零工市场+零工驿站”服务体系,已入驻各行业师傅1500余名,累计促成零工服务1.3万人次,创新的运作模式和独特的服务理念已吸引39余批次省内外人社部门前来取经。
当清晨的曙光洒向桐汭河畔,蓝衣工匠们又踏上新的服务征程。他们用工具箱里的“十八般武艺”守护着城市的畅通,更用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书写着民生工程的温暖答卷。在零工市场的屏幕上,每一份勤劳都在闪光。(陈家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