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巴“铁”了那么多年,中国人去巴基斯坦,总觉得能感受到最真诚的友好,可一位博主踏上这片土地,迎接他的不是传说中的热情。
而是“中国人”这个身份背后,无处不在的特殊价签:打车天价、住宿翻倍、要钱的孩子如影随形,甚至在贫民窟,他被一群人围住索要礼物,不给就被质问:“你是中国人吗,中国人都会给!”
看过这位博主的经历,网友们终于明白了韩红之前表达的意思,这件事像一记重锤敲醒了大家,也让曾经被大家视为无比牢固的 “巴铁” 情谊,在现实面前接受检验。
中国游客的“身份价签”
老莫这次的巴基斯坦之旅,原本是期待着在这个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的国家,感受与中国友好的情谊,没想到迎接他的是一种强烈的“身份差别”。
在巴基斯坦,他从一开始就意识到,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身份,成了商家的敛财工具,每当他提到自己是中国游客,价格立马水涨船高,仿佛他的旅行通行证就是一张“高价票”。
他本想体验一把便宜的巴基斯坦本地住宿,但结果发现大多数经济型酒店根本不接受外国游客,或者一旦接待,就立马开出比当地人贵得多的价格。
更让他难受的是,虽然入住的酒店设施普通,空调也是额外收费的,而且服务员总是催促他不断续费,好像他的钱包就是他们的提款机。
再加上酒店服务并不尽如人意,老莫开始觉得自己仿佛是被系统性地“宰割”了,而最让他气愤的是打车时的遭遇。
每当司机看到他是中国面孔时,价格就突然暴涨,明明是短途的路程,司机非要开出远高于正常收费的价格,即便他使用翻译软件沟通,想要表达自己不愿接受这些不合理收费,也往往无济于事。
每一次被宰的经历,都让他更加心寒,老莫的旅行梦想开始变味,原本对“巴铁”兄弟的友谊充满憧憬,如今却只剩下被当作“移动提款机”的苦涩体验。
中国人变成“免费供应商”
老莫的困惑远不止经济上的不公平,在巴基斯坦的街头,他常常碰到孩子们喊着“China, China”,眼巴巴地向他伸出小手,要钱、要零食,甚至有的成年人也不甘示弱,直接开始“要礼物”。
他刚开始还试图理解,这可能是当地人生活困难的表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意识到这种行为已经成了一种习惯。
有一次,老莫走访了一个贫民窟,结果被一大群人围住,纷纷要求他购买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最让他惊讶的是,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作为中国人自己理应承担这些“责任”。
其中一位小女孩直接反问:“你是中国人吗,中国人都会给我买礼物的” ,这种无所顾忌的索取让老莫感到无比尴尬和愤慨。
老莫渐渐意识到,这种行为或许与一些自媒体博主和游客的“撒糖式”援助行为有关,那些博主通过赠送物品来博取关注,可能无意中养成了当地人对中国游客“必须给予”的这种预期。
而老莫作为个体,他只是一个普通游客,根本没有义务满足这种无理的要求,他不禁感叹:“到底是谁惯出了这种臭毛病?”
老莫觉得自己好像一直被当成随时能掏钱的对象,这种糟糕的感受,让他对巴基斯坦原本的好印象彻底变了样。
他觉得,在这片土地上,自己的身份被极度商品化,每一分施舍都成了被理所当然的期待,而这让他对“巴铁”这个词的感情也变得复杂起来。
韩红的话再次应验
老莫一直自诩为一个富有同情心的背包客,总是希望能通过旅行去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并且贡献自己的一份爱心,尤其是在中国西藏做过公益的经历让他体会到了帮助别人带来的喜悦和满足感。
当时,他常常在贫困山区遇到需要帮助的老人和孩子们,他们每次得到一笔微不足道的捐款时,脸上总是写满了感恩,这种简单而纯粹的感激,让他觉得自己付出的爱心没有白费。
而事情在他来到巴基斯坦后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西藏的感恩情景不同,老莫在巴基斯坦的遭遇让他大为震惊,当地的贫困群众似乎把援助当成了理所当然的“权利”。
老莫逐渐意识到,这样的现象背后可能有着更深的文化和社会根源,他认为这种做法或许与一些自媒体博主所谓的“撒糖式”援助行为不无关系。
不少打着 “公益” 旗号的项目,都把心思全花在怎么给外人看、怎么博眼球上了,压根没想想接受帮助的人到底需要啥,也不考虑怎么帮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独立发展。
长此以往,当地人或许会认为所有中国人都是带着“礼物”来的,而这也导致了他们逐渐习惯了对援助的期待,甚至将其看作了应得的事情。
经历这些事后,老莫一下子就想起歌唱家韩红说过的话:“我不会跑去非洲救助难民,我得先把自己国家的事办好,再考虑帮助其他地方。”
这句话并非冷漠,而是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韩红的意思是,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个体和社会,我们的优先级应该是先解决自身的问题,再去关心他国的困境。
要知道,咱们中国还有不少贫困地区,很多老百姓日子过得特别艰难,而能用来做慈善的钱和物资本来就不多,得先用在刀刃上。
如果我们将这些有限的资源无差别地投放到世界各地,而忽视了自己国家最需要的地方,最终受益的可能并不是最需要帮助的群体,反而会加剧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
援助不应该是无条件的给予,而是要有选择性和智慧,它应当帮助那些真正有需求、且懂得感恩的人,而不是变成一种被视作理所当然的行为。
要是做援助的时候不仔细考虑清楚,一股脑地给东西、给钱,不但帮不了受助的人,反而会让他们越来越离不开别人的帮助,连感恩别人的心和自己努力生活的劲儿都没了。
老莫在巴基斯坦的经历让他彻底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做哪种援助,都得先问问自己,接受帮助的到底是不是真正急需帮助的人?
援助是否真的能够激励受助者自力更生,还是仅仅养成了他们对援助的“依赖症”,只有真正思考这些问题,援助才能更有意义,才能避免变成一种“错位”的善意。
参考资料
抖音账号老莫环球旅行——第23集 | 这是我在巴基斯坦听到他们给我说的话,是谁给他们养成的这种习? #原创视频 #中巴友谊 #巴基斯坦 #环球旅行 #一个人的旅行2025-04-16
抖音账号文飞——这几天韩红的公开言论成了热议焦点,她表示不援助外国难民,不赞同过多的照顾外国留学生,应该先把自己的同胞照顾好,不应该做那些打肿脸充胖子。你觉得韩红做的对吗?#百姓生活 #社会百态 #爱国2024-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