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是中国的国殇之年,周恩来、朱德和毛主席三位党和国家的核心领导人都先后在这一年离开了中国人民,从而使得中华大地上上密布着愁云惨雾、中华人民心中充斥着沉痛哀思。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走完了他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一生,阖然辞世。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周恩来走完了,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周总理一生没有子女,没有房产、没有墓地,两袖清风,鞠躬尽瘁,他是真正意义上的伟人。他悄无声息地走了,一如来时,了无痕迹,宛如蜡烛泪干,只留下一片民族光明。
周总理的这种伟大的人格使得中国人民对他的逝世感到无比沉痛和哀思,全国人民都发自内心地想要再看周总理一眼,再陪周总理一程,于是,在首都北京,出现了“十里长街送总理”感恩又心酸的一幕。
毛主席和周总理一直都是最亲密的战友,是最默契的搭档,可是毛主席当时自始至终没有出现在周总理的葬礼上过。毛主席从来都是一个重视革命友谊的人,却为什么没有参加周总理的葬礼呢?这背后难道有什么隐情吗?
1976年1月8日上午9:57,周恩来总理的心脏永久地停止跳动了。
在此之前的十小时内周总理的医疗报告不断发送给主席。毛泽东静静地看着这些疾病报告、治疗计划和救援计划的报告,不停地用抽烟来掩盖自己内心的紧张和牵挂,一生信奉无神论的毛主席,此时此刻内心也是多么希望上天能把周总理多留在人世间一段时间。中国人民需要他,中国共产党需要他,中华人民共和国需要他。
令人气愤和绝望的是,上天终究是无情地摧毁了所有人最虔诚的祈祷,周总理的心脏永远停止跳动了。张耀祠获悉了这个不幸的消息后,马上来到主席大厅,告诉正在毛泽东卧室外面值班的护士小于,小于拿起通常使用的铅笔,一支非常轻便的笔此时也变得非常沉重,她在一张经常用歪斜的笔迹报道事情的白皮书上写下了这个不幸的消息。她把纸放在主席厅的桌子上。她不敢直接把这个悲恸的消息告诉毛主席,这将是对毛主席精神的一次沉重打击。
这时主席正躺在床上,阅读着鲁迅选集。在主席卧室值班的是小孟,小孟听到外面有人走在大厅里的声音,根据过去的经验,她知道是有人送来了便笺或其他东西。她便安静地走了出去,慢慢在大厅的长桌子上看到小于写的那张纸条。她有点紧张,似乎意识到不幸的消息会降临,但还是忐忑不安地拿起了那张纸,眼前清楚地出现了一行字,她看了看,然后瞬间凝固成一尊雕像,凝视着手中拿着的那张纸,眼泪不由自主地滚到她的脸颊。小孟把纸叠起来把它放在口袋里。她擦干眼泪,装作平常的样子回到了主席的卧室,此时主席仍在看书,他甚至没有注意到小孟去了大厅。小孟假装什么也没发生。她又坐在主席床旁边的沙发上,很茫然地拿起书看着,起码装作看书的样子,能让她觉得可以掩饰自己悲恸的神色和心情。
中午吃完饭后主席休息了两个小时,下午三点以后政治局寄送了总理去世报告的副本。小孟拿到后,通过反复观察觉得主席醒来后精神还不错,她决定找到一个机会告诉主席周总理去世的消息。
按照惯例, 小孟先给主席看了一些报纸、读取文件。她先读了一些东西,然后她觉得她再也无法隐藏它了。然后她停了一会儿,拿起讣告的清晰副本,她平时给主席读报纸时总是声音很高,并且非常快,而此时此刻她的声音突然变得异常低沉而缓慢: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同志,一个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因为癌症治疗无效,于1976年1月8日上午9:57去世。
主席听了这个让人痛心的消息后,慢慢地闭上眼睛,皱着眉头,过了一会儿,闭着眼睛流下的眼泪流到了脸颊上。小孟虽然早已泣不成声,还是坚持用哽咽的声音读完了讣告。
主席一言不发,让眼泪静静地流淌,眼泪从他的脸颊流下来,在嘴角流到脖子上。此时,没有什么话可以用来表达主席内心的感情,在一起数十年,共同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的得力助手周恩来同志就这样永久地离开了,这对于毛主席的精神无疑是沉重的打击。本已病了多年的毛主席感觉更加的身心疲惫、无助无力,他不由自主地摸索着想离开卧室,想去看看亲密战友最后一眼。可是,虚弱的身体又让主席的尝试变得苍白无力,他只能继续躺在床上悲伤着。
旁边的人都举手无措,不知道怎么办,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寂静的悲伤充满了主席的卧室,此时主席卧室的气氛,仿佛这里的空气在结冰,仿佛整个世界都在沉睡。
总理的追悼会于1976年1月15日下午举行 。在这之前,轮椅、氧气袋所有救援措施已准备就绪,做好了主席参加追悼会的一切准备。可是,就在14日晚上,已经病重的毛主席身体状况又突然恶化了,很多次他根本坐不起来,更不用说站立了。
小孟打电话问汪东兴:“关于总理的追悼会,您想告诉主席参加吗?”汪东兴回答:“政治局尚未发布邀请主席参加追悼会的通知。不要问主席是否参加。”
就这样,一方面因为毛主席的身体条件确实不允许,另一面也因为政治局可以回避安排,毛泽东就没有参加周总理的追悼会。
然后,“四人帮”却对曾经一心为民、赤胆忠心的周总理感到深恶痛绝,因为周总理一生为党为国,曾经多次成为他们犯上作乱的障碍。丧心病狂的“四人帮”借机多次对向总理致敬的人进行了各种干预。禁止穿黑纱的东西、禁止追悼会,还冠冕堂皇地打出不要影响“抓住革命,促进生产”的旗帜。是可忍孰不可忍!此不悲何事可悲!
更让人气愤的是,“四人帮”在这个举国悲恸的时刻却聚众说笑,打扑克看电影,听音乐,他们用疯狂和冷血放肆地在全国人民的撒口上撒盐,在全国人民悲痛的阴影中丑陋地摇摆着放肆的情绪。江青还故意穿了一件根本不穿的红色毛衣,十分刺激和伤害全国人民对于周总理的缅怀和哀思之情,但是,“四人帮”猖狂已久,广大人民敢怒不敢言。
沉痛哀悼周总理的人民群众感到既愤怒又迷惘、既无助又渴望!他们想不通为什么“四人帮”要压制人人敬爱的周总理的哀悼活动?他们多么希望伟大的领袖、不落的红太阳毛主席能出来说一句话或者做一个无声的动作,那都是对他们心中最敬爱的周总理莫大的肯定,也是对他们悼念周总理的支持。可惜,毛主席并没有出现。
人们开始用另外一种方式寄托他们心中的渴望。当时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说周总理住院期间,毛主席还亲自去医院看望了周总理,毛主席还给周总理带营养品了,只是这些消息没有在报纸上发布而已。当时毛主席的身体状况显然无法支持这样的举动,但这正是人们的希望,是一个人们渴望的传奇故事,是人们向往的革命友情。人们是多么希望毛主席能参加周总理的追悼会,哪怕只是短暂地露个面,可这终究只是一个奢望。
谁知道毛主席当时的身体状况,他已经无法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即便他无比渴望能够参加这个最可爱的战友的追悼会,但是却又悲伤无力地什么也做不了!
追悼会的前一天,也就是1976年1月14日下午,也就是毛主席获知周总理去世的消息时,毛主席沉默不语却泪流不止。男儿有泪不轻弹,但眼泪却不足以表达毛主席内心的悲痛,沉默地流泪,很多时候比撕心裂肺的哀嚎更让人动容。毛主席在当年接到儿子毛岸英的死讯时,也是同样的沉默,同样的流泪。
毛主席的眼泪留给了自己真实而又浓烈的情感,也留给了对同甘共苦的战友的哀思。回顾几十年来的亲密合作,“身无分文,心忧天下”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仰使命和豪情壮志,在这一刻心照不宣地水乳交融在一起。
周恩来之死是一个时代即将落幕的预示,也是一个新的美好时代即将开始的寓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为国为民的老一辈革命领袖无比眷念这个曾经为之热血革命、细心呵护的国家和民族,但终将在无情的岁月中消散自己的身影。
在周总理去世后接下来的几天里, 毛主席会经常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给他读关于周总理哀悼活动的文章以及各种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他会安静地哭泣。直到工作人员担心主席伤心过度,身体承受不了。才想到王东兴的建议:主席年纪大了,健康不好。尽量不要阅读更多类似这样的文章。
周总理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毛泽东没有摆脱他的悲伤情绪。本来还可以说话和笑的主席由于周总理去世,似乎立刻消除了他最后一点喜悦。在那几天里,他的脸上几乎没有微笑,经常保持沉默。
在这种气氛下1976年的春节到了,2月4日, 1976年的春节到了。除夕夜,毛主席的住所仍然显得冷清寂寞,没有家庭团聚,没有宴会招待朋友,只有身边的工作人员陪伴着他。午夜时分当爆竹声从中南海外传来时,毛主席听得很真实,他突然意识到那是除夕,这是春节。他用微弱而嘶哑的声音说: “让我们燃放鞭炮吧!”。谁知道这是毛主席最后的一个春节呢?谁知道这个“我们”包不包括刚刚去世的周总理呢?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周总理逝世后,将自己骨灰撒在了祖国的江海河山,他将永远地和中国人民同在!“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心中一直牵挂着故乡、故人的毛主席,虽然没能参加周总理的葬礼,但是他的心永远和那个亲密战友同在。
爱,确实需要表达!但世间感人至深的往往是无法表达的爱!痛,确实需要宣泄!但世间痛彻心扉的往往是难以言表的痛!毛主席因为身体原因没能参加周总理的葬礼,但是,对于周总理的逝世,他内心的伤痛是不亚于任何人的,这一切,都是源于他们曾经亲密无间的革命友谊和纯洁质朴的大爱。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但时光永远冲淡不了中国人民对于伟大的革命领袖和先烈们的缅怀!周总理,永垂不朽!毛主席,万古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