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三兴街2号,众多高楼中间,有一座青砖灰瓦的古典建筑,它静静地矗立在繁华的闹市中,见证了时代和岁月的变迁,向人们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这座建筑物是为纪念一位革命前辈所修建的,他就是李富春,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富春同志的故事。

1900年,李富春出生在长沙一个贫寒的知识分子家庭,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人民受尽了封建王朝的压迫,同时也遭受到西方列强的欺辱,为了让中国尽快走出泥潭,一批又一批的知识分子怀抱梦想远赴海外,李富春就是其中之一。

1919年,李富春踏上前往法国勤工俭学的游轮,希望可以找到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在法国,李富春深入工厂,对工人现状有了深刻的了解,当看到《共产党宣言》的那一刻,李富春眼前一亮,激动万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李富春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徒,转变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1922年,李富春在巴黎参与建立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并担任诺门地方支部书记,不久,李富春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当时国内国民革命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国共两党进行合作,回到国内的李富春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并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政治部主任。

随后的北伐战争中,李富春所在的第二军遇到的都是北洋军阀的精锐之师,李富春身先士卒,亲自前往前线宣传鼓动,他出色的政治工作,为北伐军顺利攻克南京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就在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之际,蒋介石却在上海背叛了革命,我党的工作被迫转入地下,李富春先后在上海、香港等地进行地下斗争,于1931年进入中央苏区,担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

1934年9月,中央红军长征前夕,由于王稼祥正在养病,李富春代理红军总政治部主任,主持总政治部的工作,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李富春改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随即担任红三军团政委一职。

在全面抗战的八年里,李富春一直待在延安,担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还是中央财政经济部门的负责人,1941年开始又兼任中央副秘书长和中央书记处办公厅主任,在此期间,李富春不仅协助任弼时同志处理了很多中央书记处的工作,还领导了陕甘宁边区的财政经济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李富春从东北奉调入京,出任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重工业部部长,1954年,李富春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作为周总理重要助手的李富春,主持了一五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为共和国工业建设的起步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1958年,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再加上急于求成,经济建设中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在这种情势下,李富春提出调整国民经济发展的八字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经过四年的时间,国民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



1966年8月,在八届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李富春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成为正国级领导人,在接下来的十年运动中,李富春却遭受到严重的迫害,被诬陷为“黑俱乐部主任”,即便如此,李富春依然坚持为党和国家工作,即使最后不能参加领导工作,李富春依然一如既往地牵挂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四个现代化,关心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

1975年1月,李富春在忧虑中病逝,终年75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