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一条河竟成战争导火索,两个拥核大国剑拔弩张!克什米尔恐怖袭击后,印度炮轰巴基斯坦,还罕见威胁终止维系千万人生计的印度河水协定,巴基斯坦也毫不示弱,扬言退出划分克什米尔控制区的关键协议,印巴之间的火药桶,真的要被彻底引爆了吗?
《印度河水协定》作为1960年签署的水资源条约,历经三次印巴战争都未曾动摇,如今印度下令断水,无疑打破了印巴之间维持和平的最后一道防线。巴基斯坦也不甘示弱,强硬回击,宣布退出《西姆拉协议》,这可是划分克什米尔控制区的关键协议。如此一来,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
从印度的角度来看,这次断水行动表面上是为反恐复仇,实则暗藏多重考量。一方面,2025年印度地方选举临近,莫迪急需巩固强硬派选民的支持,暂停供水协定既能展示强硬态度,又契合国内民族主义优先的舆论导向,是绝佳的政治动员手段。另一方面,印度长期对现有的供水协议不满,认为水资源分配不合理,过去与巴基斯坦的谈判又屡屡受挫。此次暂停供水,也是向巴基斯坦施压,试图迫使对方重返谈判桌,重新分配水资源并获取更多利益
这一招对巴基斯坦的威慑力不容小觑,巴基斯坦八成农业用水依赖印度河西部支流,一旦印度长期限水,将直接冲击巴基斯坦24%的GDP,粮食安全也会受到严重威胁,小麦产量大幅减少,经济命脉被牢牢掐住。不过,从技术和实际操作层面看,印度要完全截断水流并非易事。目前印度只是暂停供水,并未彻底废除协议,显然是为后续谈判保留了一定筹码
再看巴基斯坦退出《西姆拉协议》,这一举动意味着两国冲突从外交博弈升级到军事层面。原本该协议规定双方以停火线为实际控制线,强调通过双边协商解决问题,避免单方面变更现状。巴基斯坦退出协议,实际上是否定了克什米尔地区现有控制格局的合法性。这会引发两个连锁反应:其一,军事冲突可能趋向常态化,从小规模交火逐步演变成局部战争,其二,克什米尔问题将更加国际化,巴基斯坦可能会向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求助,引入多边力量介入,打破与印度的双边谈判僵局
值得庆幸的是,中美俄等大国已开始积极介入,努力将局势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综合多方面因素来看,全面战争爆发的可能性相对较低。首先,双方都拥有核武器,核威慑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谁都不敢轻易挑起全面冲突,以免引发灾难性后果,就像2019年印巴危机时,印度虽然对巴基斯坦境内的武装组织基地进行了空袭,但始终未敢动用核武器,冲突也在一定程度内得到控制
其次,全面战争对双方经济代价巨大。印度若全面切断水源,将影响巴基斯坦近2亿人的生计,必然导致大批难民潮和极端主义问题,这些麻烦最终很可能反噬印度自身;而巴基斯坦也会因此陷入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动荡。美国战略情报公司Stratfor的分析报告也指出,考虑到核武器的威慑以及双方对冲突后果的担忧,此次印巴冲突大概率会局限在克什米尔周边地区,大规模战争爆发的几率较低。
现在又传出莫迪已授权军方可以随时采取行动。半岛电视台的分析显示,在以往印巴冲突中,除全面战争外,双方还经常采用秘密战争、精准外科手术式攻击等方式,派出特种部队或空军突袭对方军事基地。最近一次是在 2016 年,克什米尔的恐怖袭击导致 17 名印军身亡,印度特种部队直接越境突袭了准备再次犯案的恐怖分子基地
那么,这次印巴冲突究竟会演变成全面战争,还是小规模的空战、海战呢?从政治角度看,不同形式的冲突又各有哪些利弊?作为两个拥核国家,印巴双方都不会主动寻求全面战争,更不愿引发核大战。周边大国如美国、中国和俄罗斯,也不希望看到南亚局势失控,毕竟当前全球经济受特朗普关税政策、俄乌战争等因素影响,已面临诸多挑战,若南亚再爆发大规模战争,无疑会给世界经济和稳定带来更大冲击
目前印度的一系列动员和授权行动,更多是为了提升部队的备战等级,调整交战准则。例如明确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开火、何时让战斗机挂载实弹巡逻等,减少武器转换过程中的时间空档,防止被敌方抓住机会。因此,全面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秘密战争,比如特种部队敌后作战、针对恐怖组织的反恐行动,在印巴之间,尤其是克什米尔地区,一直都时有发生。从实际情况也能看出端倪,印度机场安检极为严格,就是为了防范恐怖袭击,印度警方和特警在防范巴基斯坦相关威胁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
未来更有可能出现的是小规模空战,甚至是无人机、无人艇作战以及网络战。如今,无人机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愈发广泛,俄乌战争就是典型例子。无人机作战的优势十分明显,没有人员伤亡风险,还能深入敌方境内进行侦察、拍照,获取情报,甚至用于舆论宣传
巴基斯坦近年来在军事领域发展迅速,得到了中国大量的技术支持,在电子干扰方面能力显著提升,极有可能利用电子干扰手段影响印度无人机的作战效能。此外,美国也在密切关注巴基斯坦的军事动态,因为在他们看来,巴基斯坦的军事实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中国军队的水平,毕竟中巴两国关系紧密,巴基斯坦的军事发展离不开中国的支持
说到印度的军事部署,其军队中有两支神秘的精锐部队值得关注。一支是 1966年成立的伞兵特种部队,在印巴作战中多次深入巴基斯坦境内,执行斩首、突袭等任务,是印巴冲突中的作战主力。另一支则更令人意外,是由流亡藏人组成的特种边境部队,规模超过3500人。这支队伍原本被印度视为对抗中国解放军的杀手锏,如今也有消息称可能会被调派到克什米尔地区
这支特种边境部队,其旗帜是带有雪山狮子图案的旗帜,与西藏分裂势力相关。早在1962年,大量约12000名藏人进入印度边境,印度便将其收编训练,成立了一个22号单位,就像以色列从不公开承认摩萨德的存在一样,印度也对该单位的存在讳莫如深
这些藏人士兵能在海拔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环境作战,身体素质和作战能力远超常人。他们的训练强度堪称变态:要求背负至少35公斤的负重,完成40公里的行军,且要经过43周的艰苦训练才能结业。此外,还需掌握攀岩、直升机垂降、近身搏击等技能,而这些技能针对性很强
该部队自成立以来,参与了不少战争。1971年孟加拉独立战争中的鹰行动,他们协助孟加拉建国,战斗场面十分惨烈;还参与了打击锡克教分离主义分子的 蓝星行动,以及斯里兰卡反恐战争的仙人掌行动,立下了不少战功。然而,这些战绩在印度国内却鲜为人知,若不是无国界记者的采访披露,外界很难了解到这支藏人部队的作战情况
但这支特种部队成员的境遇却十分悲惨。他们服役期一般为十年,退役后最多只能拿到几千美金的酬劳,许多人退役后只能在德里开杂货店谋生,有些甚至在养老院孤独终老
如今,这支部队号称有3500人,实际上能正常作战的可能只剩1000人,且成员普遍年龄偏大。更糟糕的是,他们在印度无法从事公职,也难以接受高等教育,处境艰难
如果这支藏人部队参与到此次克什米尔冲突中,其特殊背景可能会引发更多复杂问题。但中国一直秉持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不会轻易被卷入冲突,不过必然会高度关注局势发展,维护自身利益和地区稳定!
对此,您怎么看?关注桔子,带您狠扒国际猛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