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千年来无数人对这句诗都展开过联想,雍容华贵的杨贵妃和甘甜的荔枝,画面活色生香。
“鬼才”马伯庸却想到了“何不食肉糜”。
他将当下打工人的视角代入一名唐朝小吏。
跨越五千里崇山峻岭,如何将只能保鲜三日的岭南荔枝运送到长安?
便有了小说《长安的荔枝》,写作用时11天,恰好是主角李善德计划运送荔枝的时长。
今年有两部影视作品,都改编自这部小说。
马亲王给曹盾的电视剧版做了故事顾问,同时给大鹏的电影版开机仪式站台。
可谓一碗水端平,毕竟都是他的“孩子”。
那么,这两部同本同源的作品,都各有什么看点,又有什么不同?
01、 改编小说:考验导演和编剧功底
小说最初在《收获》2021年的“春卷”首发,字数约为7万字。
故事主线非常明确,李善德如何克服天灾人祸,用科学严谨的方法将荔枝从岭南运送到长安。
别看马亲王实际写作用了11天,准备他可是用了整整10年。
书中的地理知识、唐朝官员级别、风土人情等,他都做了大量考究。
电影改编的难度相对不大,基本就是照着小说拍,别是个编剧都觉得比马亲王聪明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