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自主呼吸双肺移植术一例

郎堡 郭光全 刘采采

肺移植手术是治疗终末期肺疾病的有效手段,通过将健康供体的肺植入患者体内,替代功能丧失或严重受损的肺组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延长生命。选用的常规麻醉方式为双腔气管插管全麻,考虑患者自身情况和加速康复的要求,结合前期肺移植手术和非气管插管保留自主呼吸 (Tubeless 技术) 胸腔镜手术麻醉管理经验,本例患者选用保留自主呼吸喉罩通气的麻醉方式来完成肺移植手术。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47岁,身高180cm,体重73kg,BMI 20.06kg/m2

因“间断性咳嗽咳痰伴胸闷憋气2年,加重7月”入院

诊断:特发性肺纤维化、Hermansky-Pudlak综合征

拟行手术:双肺移植术

术前检查

血气分析(鼻导管吸氧):FiO2 37%,PH 7.39,PaCO2 44mmHg,PaO2 105mmHg,氧合指数:284 mmHg。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06bpm。

心脏彩超:各房、室腔不大;三尖瓣少量返流,峰值流速:2.3m/s,PG:22 mmHg;左室收缩功能未见异常。

心脏CTA:LAD肌桥-壁冠状动脉。

颅脑MR:脑内少许缺血灶、脑白质信号高,符合Fazekas-1级。

6分钟步行试验:无法完成,预计小于50米。


术前胸部CT

2.麻醉实施

入室:患者坐位鼻导管吸氧入室。生命体征:HR 121bpm、BP 125/77mmHg、SpO2 95%

麻醉前穿刺:右侧桡动脉穿刺置管、左侧股动脉PiCCO放置、左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右侧漂浮导管放置,测得肺动脉压力(PAP):36/20mmHg。

2.1麻醉诱导:

静注米达唑仑1mg,依托咪酯6 mg、舒芬太尼30μg、环泊酚10 mg、利多卡因气管表麻、右美0.6μg/kg/h,BIS<60 后置入支气管封堵器和4#双腔喉罩,纤支镜定位封堵器位置后接麻醉机行SIMV PCV-VG模式(FiO2 100%、Vt 475ml、RR 15bpm、触发流量2L/min、PEEP 5cmH2O)。行VV-ECOM穿刺,食道超声定位置管位置。术中持续监测:HR、IBP、SpO2、ECG、PA、CVP、BIS、T、rSO2、食道超声和连续性心排量监测(CO、CI、SVRI、SVV)。


支气管封堵器和4#双腔喉罩置入

2.2麻醉维持:丙泊酚2.2 mg/kg/h+瑞芬太尼0.07 μg/kg/min+右美0.4μg/kg/h,小剂量血管活性药去甲肾上腺素(0.04 μg/kg/min)持续泵注,一氧化氮(NO)持续吸入。

2.3术中情况及处理:

术中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喉罩和支气管封堵器位置,维持自主呼吸的潮气量控制在250ml以下,呼吸频率在18bpm以下。根据术中情况调整药物剂量维持BIS在40-45左右且可以适当加用罗库溴铵(0.01mg/kg)来保持围术期的呼吸平稳并维持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2%以上,必要时调整ECMO参数。整个手术过程血气示PaCO2 50mmHg上下,PaO2 80mmHg上下。

左肺静脉游离与左房离断时因手术操作牵拉左心房致突发快速房颤,血压急剧下降,去甲肾上腺素(0.46 μg/kg/min)联合肾上腺素(0.07 μg/kg/min)维持循环效果欠佳,给予胺碘酮150mg缓慢静推后 以14 μg/kg/min速度持续泵注、西地兰0.4mg缓慢静推、艾司洛尔控制心室率(循环亦难维持)。左肺移植完毕后给予同步电复律100J,房颤转为窦性心律后循环稳定。左肺动脉阻断2h38min,右肺动脉阻断1h58min,手术时长7h35min,术中出血较多,循环有较大波动,及时补充血容量及凝血物质。

术中出量7100ml:失血2100ml(出血1000ml),尿量5000ml

入量6560ml:晶体3500ml,白蛋白500ml,红细胞7.5u(1125ml),血浆600ml,冷沉淀20u(585ml),血小板1治疗量(250ml).


术中喉罩通气保留自主呼吸

2.4术毕:患者翻身后即刻苏醒,可吸引纤支镜再次检查双侧支气管吻合口通畅,充分吸引双侧气道分泌物。患者自主呼吸(VT 300-400ml、RR12-18bpm、FiO2 60%),BIS98,拔出喉罩,100%氧ECMO辅助,面罩吸氧,血气示:PaO2 84 mmHg,PaCO2 51mmHg,循环平稳,血压141/78 mmHg,无血管活性药泵入,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下将患者顺利转至ICU。

2.5术后转归:术后第 1 天即成功撤除ECMO,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呼吸功能恢复良好。术后第4天即转入普通病房继续康复治疗,整体状态持续向好。


术后患者即刻清醒对手术医师及麻醉医师致谢

3.讨论

在肺移植手术中选择保留自主呼吸的麻醉管理是一项突破性技术,其核心优势在于规避传统机械通气对移植肺的二次损伤,同时优化围术期生理状态。考虑到患者依从性较好且心功能正常,为加速术后自主呼吸恢复进程,帮助移植肺快速适应胸腔内负压环境,实现终末细支气管肺泡的均匀复张,同时缩短新肺机械通气时长,规避有创机械通气引发的继发感染、正压通气造成的移植物气压伤等风险,有效降低机会性感染概率,推动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因此决定为该患者实施保留自主呼吸免气管插管麻醉方案。

3.1双肺移植手术保留自主呼吸麻醉方案的优势:

1)减少气道损伤与感染风险:气管插管会对患者气道造成直接损伤,破坏气道的自我保护机制。而保留自主呼吸免气管插管,避免了双腔气管插管对气道纤毛系统的破坏,大大降低了术后气道并发症和肺部感染的发生几率,为患者术后康复减轻了负担。

2)维持呼吸功能稳定:该方案能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始终保持自主呼吸,使移植肺在生理性负压环境下复张,这种自然的呼吸模式可显著降低气压伤及再灌注损伤风险,维持呼吸功能的稳定,为手术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3)助力患者快速康复:术后患者即刻苏醒,10分钟后顺利拔除喉罩便能清醒交流,采用清醒 ECMO 辅助,保障氧供和循环稳定。早期拔除喉罩使患者可尽早活动,减少了气管插管及术后呼吸机通气相关并发症,大幅缩短ICU停留时间,降低了肺移植患者的医疗费用,实现了双肺肺移植患者围术期快速康复。

3.2 胸科手术保留自主呼吸麻醉方案的适应症:

心肺功能良好:能够耐受自主呼吸和手术应激。

气道分泌物少:减少呼吸道梗阻风险。

体重指数(BMI)正常或轻度升高:避免肥胖导致的通气困难。

美国麻醉协会(ASA)麻醉风险分级Ⅰ-Ⅱ级:患者整体健康状况较好,手术风险较低。

Mallampati气道分级≤2级:气道结构正常,便于喉罩或面罩通气。

血流动力学稳定:无严重心功能不全或心律失常。

凝血功能正常:减少术中出血风险。

无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扩张、哮喘等。

无精神系统疾病或能够配合:确保患者能够耐受手术和麻醉。

综上所述,保留自主呼吸麻醉方案在肺移植手术快速康复中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在合适的患者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肺移植术麻醉管理专家共识"工作小组. 肺移植术麻醉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麻醉学杂志,2020,40(07):771-778. DOI:10.3760/cma.j.cn131073.20200508.00702

2.Marczin N, de Waal EEC, Hopkins PMA, et al.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 for anesthetic and intensive care management of lung transplantation. An EACTAIC, SCA, ISHLT, ESOT, ESTS, and AST approved document. J Heart Lung Transplant. 2021;40(11):1327-1348. doi:10.1016/j.healun.2021.07.012

3.Prada G, Daubenspeck D, Chan EG, Sanchez PG, Martin AK. Take a Deep Breath: Operating Room Extubation After Bilateral Lung Transplantation on 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J Cardiothorac Vasc Anesth.2025;39(3):836-848. DOI:10.1053/j.jvca.2024.11.023

1.欢迎同行原创投稿,稿酬200元/篇

2.投稿>3篇以上,优先加入新青年高级技术群

3.投稿10篇以上成为新青年特约撰稿专家,获得新青年终身VIP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