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十国齐聚意大利,发了一份重量级联合声明。

直接点出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不满。

13个国家正式联手,明确表达共同态度。

连美国亲密盟友日本和韩国也站出来和中国一起发声。

大家的信号很明确:别再搞关税霸凌了,世界不是美国一个人说了算。

特朗普恐怕真要好好想一想,过去那一套,还能不能管用了。



在刚刚结束的第28届“东盟与中日韩(10+3)”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来自中国、日本、韩国以及东盟十国的代表齐聚意大利,共同就当前全球经济局势进行了深入讨论。

会议之后,13国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其中对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时期推行的单边主义贸易政策,特别是高关税政策,表达了明确的担忧。



这一举动被外界解读为一次罕见的统一战线,引发了广泛关注。

此次会议的举办地在意大利,虽然地处欧洲,但这并没有削弱会议的亚洲核心地位。

中国、日本、韩国与东盟十国多年来在“10+3”机制下开展了频繁的经济合作。

而本次会议是各方针对国际局势变动,集中表达共同立场的重要场合。



会议结束后发表的联合声明指出,当前全球经济正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而某些国家的单边加税行为正在进一步加重这种不稳定。

13国在声明中共同表达了对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担忧,认为这种做法会扰乱全球供应链,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并可能造成长期的经济割裂。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声明强调,各国将共同致力于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系。

这一表态明确传递出反对保护主义的信号,也表明中日韩和东盟国家在当前形势下的立场日益趋同。



除了对贸易问题的关注,此次会议还决定扩大《清迈倡议》的适用范围。

《清迈倡议》是2000年在泰国清迈启动的一个区域货币互换机制,初衷是为了帮助成员国在遭遇金融危机时提供紧急资金援助。



而此次会议上,各国决定将该倡议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公共卫生危机、自然灾害等非经济性冲击。

这一变化,意味着东亚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金融合作正变得更加全面,不仅局限于经济层面,也开始向整体安全与稳定拓展。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此次声明并未使用去美元化这一敏感词汇,但会议中关于区域货币合作的探讨,引发了外界的高度关注。

据了解,包括中国、日本、泰国等国家在内,正在推动本币互换机制的试点与扩展。

这种做法,有利于减少在跨国贸易中对美元的依赖,增强本区域金融系统的独立性。



从技术角度来说,这种本币互换安排并不是新鲜事,但将其与《清迈倡议》联动,表明相关国家已在逐步构建独立于美国之外的区域金融网络。

这种趋势虽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未来潜力巨大。



本次联合声明的另一大看点,是日本与韩国态度的变化。

在过去,美国一直是日韩两国最重要的战略盟友。

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方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包括重新分摊驻军费用、扩大美国产品在日韩市场的份额等引发了日韩国内的不满情绪。



尤其是特朗普执政期间,提出对日本出口至美国的汽车征收高额关税。

这一政策在日本引发强烈反应,媒体普遍认为这将严重打击日本汽车产业,甚至影响到整体国民经济。有分析指出,如果这一政策全面实施,日本GDP可能会因此下滑0.3%。



面对压力,日本新一任首相石破茂明确表示,日本不能接受针对汽车的高关税政策,必须坚决维护国内就业和经济利益。

这一强硬表态与过去日本在面对美方要求时的谨慎态度有所不同。



韩国方面也采取了相对保守的立场。

在此前与美国进行的贸易谈判中,韩国政府表示不会急于推进新一轮协议,强调将以保护本国利益为首要目标。

可以看出,韩方对于特朗普政策的不信任情绪正在加剧。



值得一提的是,菲律宾政府的表现则相对特殊。

此前,特朗普政府决定对菲律宾出口商品加征17%的关税。

对此,菲律宾总统府表示这可以视作好消息,理由是17%的税率在特朗普政策中属于较低档次。

这一言论引发不少批评,认为这种低标准的满意反映出对美政策上的被动与无奈。



不过从这次会议的联合声明可以看出,即使像菲律宾这样的国家,也开始在区域合作中重新审视自身定位。

至少在关税问题上,多个国家正向着更统一的方向靠拢。



虽然这份声明措辞谨慎,没有直接点名批评特朗普本人,但在内容上已清晰地表达了对其政策的不满。

事实上,随着越来越多国家选择站在一起表达对关税战的担忧,这种集体性的行动正成为应对美国经济施压的重要方式。



而特朗普本人近年来也频频释放想对话的信号,甚至在多个场合表达出与中国重启谈判的意愿。

这或许也是他面对国际压力,试图修补关系的一种表现。

整体来看,虽然中日韩与东盟国家之间仍存在一些分歧,但面对共同的外部压力,各国已逐渐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



在不确定性加剧的国际环境中,区域一体化和合作机制的深化,将成为稳定亚洲经济的重要支柱。

接下来,13国是否会进一步在贸易、金融、安全等方面形成更紧密的合作?

特朗普及其背后的美国政策又将如何调整应对?这些问题都值得持续观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