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一”的最后一天

有在假期尾声中意犹未尽的吗

别急!还有不到一个月

端午假期就来了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2025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

端午节放假安排如下

5月31日(周六)至6月2日放假

共3天,不调休


2025年剩余节假日

具体放假时间

根据2024年11月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自2025年1月1日起,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增加2天,其中春节、劳动节各增加1天。据此对放假调休原则作进一步优化完善,除个别特殊情形外,春节自农历除夕起放假调休8天,国庆节自10月1日起放假调休7天,劳动节放假调休5天,元旦、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分别放假调休或连休3天(如逢周三则只在当日放假),国庆节放假如逢中秋节则合并放假8天。

按照上述原则,2025年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放假调休日期如下。

端午节:5月31日(周六)至6月2日(周一)放假,共3天。

国庆节、中秋节:10月1日(周三)至8日(周三)放假调休,共8天。9月28日(周日)、10月11日(周六)上班。

新闻多看点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龙图腾祭祀,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附会纪念屈原跳江自尽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文化内涵。

端午节习俗

吃粽子:粽子最初是祭祀的贡品。传入北方后黍米做粽称“角黍”。因饮食习惯形成了南北咸粽和甜粽。端午食粽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

挂艾叶与菖蒲:挂艾草于门,艾草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也可以净化空气。菖蒲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放纸鸢:纸鸢,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纸鸢称为“放殃”。

栓五色丝线: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臂以驱邪,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扔在雨中,谓之可去邪祟、攘灾异,带来好运。现在制作日趋精致,发展成多种漂亮饰物。

饮蒲酒、雄黄酒:药料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

扒龙舟:扒龙舟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龙舟竞渡分为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几个版块。人们祭祀龙神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福佑、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

采药、制凉茶:民俗认为端午阳气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这天采的草药最为灵验、有效,端午遍地皆药。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

打马球: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北方民族没有端午龙舟竞渡的习俗,但会在端午射柳和打马球,是来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竞技遗俗。

避五毒:北方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蛇虫繁殖,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均含驱除之意。

佩豆娘:旧时端午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也称之为“健人”。传说源于古代步摇,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骑虎、钟、铃、缨及蒜、粽子等花样。

来源:南阳网

征集:如您在开办企业、企业注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用电报装、用气报装、用水报装、缴纳税费、惠企政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人才服务、监管执法服务、政府采购、招标投票等营商过程中遇到烦心事、堵心事,请留言。

昨日阅读榜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对转载、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善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供微友参考!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著作权人发现本公众号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及时留言通知我们,本公众号将及时删文处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