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视频
廿三载坚守,以初心绘就教育蓝图
“大学毕业那年,我回到母校行知中学任教,一晃23年过去了。”时光匆匆,23年的岁月,见证了宝山区行知中学张倬霖老师从青涩学子到教育名师的华丽转身。
教育究竟要把学生引向何方?这是张老师始终思索的命题。是让学生困于应试的樊篱,还是赋予他们探索世界的能力与勇气?张老师用行动给出了答案——将“知行合一”融入每一堂课,让教育成为学生成长的灯塔。
创新教学,让数学焕发奇妙魅力
数学,在许多人眼中是枯燥的公式与定理,但在张倬霖老师的课堂上,它却化作了开启未知世界的魔法钥匙。
从《高中数学实验》的奇妙探索,到跨学科课程设计的思维碰撞;从强基计划的精准辅导,到手持技术课堂的实践体验,张老师大胆革新教学方法,打破学科界限,让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她用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用数学模型分析交通流量,用统计方法研究社会现象,用几何知识设计建筑模型。学生们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探索的主角。每一次实践操作,都是思维的飞跃;每一次成果展示,都是自信的绽放。在张老师的引领下,学生们发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利器,是开启未来的金钥匙。
情牵学子,用爱陪伴见证成长蜕变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张老师与学生间的故事,如璀璨星辰,照亮彼此的人生。
毕业季,学生们带着梦想与希望踏上新征程,张老师心中既有欣慰,又有不舍。新学期,看着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庞,她又满怀激情投入教学。
有人说班主任是“苦差事”,但张老师甘之如饴。23年里,她见证着学生从懵懂少年成长为有志青年。有学生因成绩下滑而自我否定的,也有选择矛盾出现焦虑的,张老师都会主动谈心,给予鼓励。一次,有学生连续考试失利,陷入自我怀疑,甚至想放弃高考。张老师发短信:“只要你想试,老师陪你到底。”在她的陪伴下,学生重拾信心,最终考入同济大学。后来这位学生家长告诉张老师:“孩子看到你发的短信哭了好久,第二天就像换了个人……”
还有个比较感性的女生,每晚在QQ上与张老师分享心情。张老师耐心倾听,给予引导。从高中到大学,她们聊了6年。在张老师鼓励下,女生变得开朗自信,考入华东师大数学系,获国家奖学金、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毕业生。毕业之际,面对名校邀请,她毅然选择回母校任教,只为“长大后我想成为你”。
薪火相传,以行知理念铸魂育人
行知中学是陶行知先生创办的学校,承载着先生的教育理想。张老师深知传承行知理念的责任重大。
“真人教育”让她明白,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人格塑造。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关心国家大事。
“生活即教育”让她的教育视野走出教室。她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走进工厂、农村,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教学做合一”是她教学的准则。她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做到学以致用。
“我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之美中找到自己的星辰大海,勇敢前行。”这是张老师对“卓育英才”的理解,也是她的教育梦想。
硕果累累,荣誉见证教育担当
23年的辛勤耕耘,换来了累累硕果。张老师荣获2025年全国先进工作者,并先后获评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特级教师,入选2024年教育部新时代名师培养计划、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
学术研究上,她成果丰硕。编著的《高中数学实验》《高中数学建模教与学》等专业著作,为数学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编写的《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生活中的数学》等教材,深受师生喜爱。
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张倬霖老师以23年的坚守,将“知行合一”融入教育点滴,用爱与责任为学生铺就成长之路,在教育的舞台上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激励着更多教育工作者砥砺前行,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假期别再人挤人!来宝山中成智谷撒欢吧~
咖啡券、文具、户外用品免费兑换!“宝山汇”APP积分商城大焕新
宝山滨江的这座宝藏公园太适合假期来打卡了!
记者:张淑慧 赵维杰
编辑:秦天宇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