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众多因为地理优势而难以被攻克的城池,大家印象中有号称铁打城池的襄阳,也有被称为天险的钓鱼城。

那么今天我们所说的这个城池绝对是其中的佼佼者,当年日军侵华时期,为了攻陷这座城池,花费了整整三年的时间,而且还派出了大量精锐的部队。

可是到最后,不但是城池没有被攻破,并且还损失非常的惨重。

那么这座城池究竟叫什么名字?为什么会成为最难以被攻破的?



难以被攻破的城池

在当年侵华日军的眼中,长沙绝对是最为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其实一开始日军并没有把长沙放在眼里,毕竟他们已经拿下了广州和武汉等重镇,一个长沙能够为他们造成多大的影响。

在日军的计划当中,只有将长沙攻克了,才能直捣黄龙控制整个湖南省。

只要控制了湖南地区,躲在重庆的蒋介石政府就没牌可以打,只能乖乖的投降。

于是上级委派冈村宁次带领大部队围攻长沙城,这个冈村宁次可能大家都比较耳熟能详。



在当年日本军队中是个武力值很高的将领,并且还是高材生,能力等方面比较拔尖。

出发之前的壮行大会上,冈村宁次信心十足的表示用不了多久,长沙就会成为他们的囊中之物。

此时在长沙一带布防的是国民党名将薛岳,他刚刚参加完万家岭战役,并且在战斗中获得胜利,部队的士气还是非常高的。

冈村宁次制定的计划非常详细,既然长沙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那日军就应该分三路出击。

主要分为湖北、湖南、江西三个方向,而且此次行动所出动的装备也是非常的夸张。



动用了几百艘海军舰艇和战机,人数更是到达十万,显然这会是一场恶战。

蒋介石看到了来势凶猛的日寇,也抓紧时间调集了大军前去支援薛岳,前后一共派出了大约四十万的军队前往,并且下了死命令,无论如何都要守住长沙。

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长沙失守,可能国民政府就直接沦陷了。

冈村宁次带领军队先一步发起攻击,碰上了薛岳亲自指挥的队伍。

双方名将在此一较高下,显然薛岳的用兵技术要更加的从容,采用轮战的方式将日军打的无法前进。



前线的战报传到了冈村宁次的指挥所,这让他大发雷霆:“你们这些废物!只能被敌人的节奏牵制着打!”

在极端的愤怒的情况下,他竟然采用了化学武器的方式来攻城。

要知道这样的行为在当时的国际法中是严格的明令禁止。

可是此时输红眼的冈村宁次也不在乎这么多的问题,直接选择用这样的方式。

这样的打法确实对我军的队伍造成了困扰,薛岳将军下令调整节奏。

不要继续死守,撤离到后方来,这正是薛岳的第二步计划诱敌深入。



长沙保卫战

日军一看到我军撤退,心中大喜,立刻组织队伍上前追击。

冈村宁次就这么信心满满的落入了我军的包围圈当中,先头部队直接被一层一层的包了圆。

此时的冈村宁次恍然大悟,下令部队突围,日军拼尽了全力才从包围圈中逃出来,为了突围损失了高达两万多人。

这也让冈村宁次明白自己不是对手,在向上级汇报情况后,日军选择了撤退。



虽然是撤退了,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放弃长沙,反而是在此后的时间里,日军反复的攻打这个地区。

我军歼敌最多的一战当属是第三次长沙保卫战,当时的局势也非常特殊。

首先是美国下场参战,这也是因为日本狂热的思想空袭了美国导致问题复杂化。

美国参战后,日军为了打击同盟国的战斗力,决定对驻扎在香港地区的英军发动袭击。

此时的长沙又一次成为了重点,日军为了阻止我军支援英军,决定攻下长沙,在这个地区设置一个阻拦。



而且很多日军对前期迟迟无法攻下长沙感到耻辱,正好凭借着这一战重新树立起士气。

所以此次日军的投入也是非常的大,足足动用了十二万人的兵力。

然而这些日军没想到的是,薛岳将军早就在长期的防御战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研究出了一套新的战法。

杜绝了被动的防御模式,转而将战术改成了诱敌深入围歼的策略。

也就是说一下化被动为主动了,可见薛岳将军的战术多么的灵活。



不知情的日军在好我军交战后,发现我军的兵力作战极其敷衍,没开几枪就跑了,迅速追击。

这一路对于日军而言非常的顺利,一路竟然打进了长沙,结果没想到这是瓮中捉鳖的计策。

刚一进入长沙,就遭到了我军的猛烈攻击,最终起指挥官只能下令撤离,此一战日军方面的伤亡非常惨重,足足损失了六万多的兵力。

这场战争大大的提振了我军的士气,同时也让日军看到了中国军人坚守的信心。



可以说长沙地区虽然是易守难攻的地形,可是城中的守军们各个舍生忘死的战斗也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正是因为我军具备了这些方面的优势。

最终日军攻了整整三年的时间,也没有真正的拿下这个地区。

参考资料
7年6次大会战!4战长沙!这里是日军乞降的湖南.湖南日报2021-08-16
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湖南的几次重大战役. 抗日战争纪念网. [2025-04-27].
陈红民. 略论抗战相持阶段国民政府的军事战略--以南岳军事会议和长沙会战为中心的研究[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01-01, (6): 105-112. [2024-01-15].
郭汝瑰、黄玉章.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2002-01: 949—965.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