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下令加征关税后,欧盟也急着上蹿下跳,一方面酝酿反制措施,另一方面,却开始对冯德莱恩实施“围攻”。
(冯德莱恩被视为问题的核心,官员希望她辞职以改善局势)
1、冯德莱恩,变成了“问题核心”?
冯德莱恩在政治和外交领域的表现饱受批评,甚至被一些外媒称为“有毒”,她到底是犯了什么错?
从内部来看,欧盟政策失衡,成员国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外部则是与美国、俄罗斯、中国等大国关系紧张。在这一系列的问题背后,冯德莱恩被视为核心人物,不少官员开始对她的不满逐渐浮出水面,希望她能够辞职,以期改善欧盟的困局。
自从特朗普上台以来,双方的贸易争端就此起彼伏,从钢铝关税到航空补贴纠纷,刀光剑影从未平息。冯德莱恩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总是显得过于强硬,却未能有效推动解决。
(欧盟内部外部政策失衡,冯德莱恩难辞其咎)
再看乌克兰冲突,这场旷日持久的危机将欧盟推向了与俄罗斯的对峙前沿。冯德莱恩在持续支持乌克兰的同时,对俄制裁力度不减,但这样的政策不仅加剧了与俄关系紧张,也使得欧盟自身的能源供应面临更大风险。
而与中国的关系,则似乎是在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实力较量”中徘徊。冯德莱恩以鹰派形象对华强硬,尤其在贸易、人权等议题上毫不妥协。
2、冯德莱恩让分裂的欧盟,更加破碎
欧盟本是一个多元、复杂的政治实体,各成员国的利益和需求经常彼此冲突。在这样的背景下,领导者需要具备调和内部分歧、维护整体团结的能力。然而,事实证明,冯德莱恩在这方面似乎并未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冯德莱恩与匈牙利分歧,加剧欧盟内部分裂)
首先是与匈牙利之间的持续摩擦,匈牙利一向以“刺头”著称,频繁挑战布鲁塞尔的权威。这种局面要求欧盟领导人能够找到平衡点,在尊重成员国主权和维护欧盟统一之间走好钢丝。但冯德莱恩的政策却显得简单粗暴,以强硬手段试图压制匈牙利的不同声音,无疑加剧了内部分裂的风险。
意大利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意大利总理在欧盟内部和国际舞台上的立场转换,也反映出了对现任欧盟领导层的不满。
她逐渐与曾被视作对立面的白宫拉近关系,这种外交“变脸术”背后隐藏着对布鲁塞尔失去信心的迹象。这样的内部分裂警钟,其实早已敲响。
3、换掉冯德莱恩,能给欧盟新的机遇?
特别是在中美关系上,她的一系列举措和表态引发了广泛关注与讨论。本该在强硬外交和务实合作之间找到平衡的欧盟,如今在贸易与经济的夹缝中显得进退维谷。
(冯德莱恩对美强硬表态,却未脱离欧洲对美的依赖)
首先是对美国的态度。冯德莱恩曾多次在关税问题上发表强硬声明,誓言对美国实行“对等关税”的报复。她的声明听起来很有力度,但问题在于,欧洲在安全和军事上对美国的依赖使这种强硬表态显得底气不足。
对美关系复杂交错,冯德莱恩的挑衅之词未必能带来实质性成果,反倒可能让本就紧张的跨大西洋关系雪上加霜。
而在对华政策上,冯德莱恩的立场则更加扑朔迷离。她有着“对华鹰派”的名声,但近来也试图推动中欧的“建设性接触”。在对中国发出贸易警告的同时,又表示希望扩大中欧贸易和投资关系。
这种摇摆的立场让人捉摸不透,仿佛“骑墙派”的典型策略,让人质疑其战略目标的清晰度。因此,外界呼吁欧盟领导层的更迭并非空穴来风。新的领导者,也许能够以创新的视角和灵活的外交手腕,为欧盟寻找更优的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