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动,善韵悠扬。“五一”假期,作为上海旅游地标之一的豫园依旧游人如织。在流连于江南园林风格和老城厢文化底蕴的同时,豫园街道持续开展8年的大客流志愿服务同样引人注目。老字号的劳模工匠志愿者、赴华深造的留学生志愿者、坚持多年的社区志愿者以及亲子家庭志愿者们携手合作,提升游客们的出游体验。
四海同心,善行无界
David是来自东华大学语言班的国际学生,此次是他首次报名参加豫园大客流志愿服务,希望为各地游客带来帮助。这位俄罗斯青年不仅怀揣着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来到上海,更是怀揣着对“善文化”的共鸣踏入了志愿服务站。“当我用俄语为外国游客指引到九曲桥时,他们眼中的惊喜让我忆起了自己初抵上海时被温情所包围的温馨时刻”。凭借出色的英俄中三语能力,David 联合了4个国家,多名外国志愿者,提供英语、俄语、法语、韩语服务,为跨文化交流打通了“无障碍通道”。韩国的舒瑛同学表示:“在为游客服务过程中,尤其是碰到自己国家的游客时,倍感自豪和满足。”
岁月流转,匠心永恒
“善文化”的基因在豫园人代代相传中绽放出新的光彩。豫园商圈的志愿服务者再次集结于V站,他们以身作则,用专业和热情诠释了“善为灵魂、勤为根本”的文化内涵。上海老饭店的“上海工匠”罗玉麟、上海表业的“上海工匠”李文侠、饮食集团的“黄浦工匠”刘勇以及老庙黄金的“黄浦工匠”陈佳健等一众劳模工匠,与豫园股份旗下各产业的党团员、青年志愿者们并肩作战,在豫园V站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应急服务、客流引导等贴心服务,将工匠精神转化为服务的温度,以热忱和真诚传递着“微笑志愿·温暖豫园”的精神。
善行教育,传承家风
在豫园 V 站志愿服务亭前,“大手拉小手” 的温馨场景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亲子家庭的 “小小志愿者” 们在父母的引导下,为往来游客提供服务、指引路线。“我帮老爷爷找到城隍庙时,他眼中的笑容比豫园的灯笼还要灿烂。” 一位小志愿者在服务后感慨道。亲子志愿不仅传承了善行教育,更是弘扬了好家风,让 “与人为善” 的传统美德如同春雨般滋润着童心,播撒下文明的种子,为城市文明助力。
志愿回馈,激励成长
豫园商圈V站志愿服务亭在五一期间进行了全面升级,新增的“志愿服务时间兑换机”构建了“激励回馈”的良性循环。志愿者们可以根据自己积累的积分兑换所需商品,这一举措不仅激发了志愿者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志愿服务的良性循环,体现了对志愿者权益的尊重和回馈,展现了新时代“以文化人、以善育人”的生动实践。
“五一”假期,豫园大客流志愿者们仍在不断壮大。他们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共同投身志愿奉献,传承老城厢的善文化,为创造一个文明宜游的豫园贡献善治力量。
记者 / 邹嘉
编辑 / 樊陆佳
图片 / 豫园街道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