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犹如一场涤荡作风的春雨,而 “开门教育” 则是这场春雨浸润大地的关键路径。强调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让群众看得见整改成效、摸得着身边实惠,方能使学习教育直抵人心,在党群之间架起信任的桥梁,真正赢得民心所向。
以群众为镜,照见作风建设真问题。“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群众就是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 “明镜”。八项规定实施以来,不少 “四风” 问题正是在群众监督下原形毕露:某地违规发放津补贴的暗流,被群众敏锐察觉;某单位公款吃喝的歪风,在群众举报后迅速刹住。群众身处社会生活的 “毛细血管”,对党员干部的言行举止有着最直接、最真切的感知。开展学习教育,打开大门请群众 “挑刺”、邀群众 “找茬”,就是要借助群众的 “火眼金睛”,将作风问题晾晒在阳光之下,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无处遁形,为精准整改找准靶向。
借群众之力,筑牢监督落实铁防线。群众监督是织密监督网络的 “千丝万缕”。从 “随手拍” 举报平台的广泛应用,到基层社区设立的意见箱成为 “民情收集站”,群众正以多样的方式参与监督。某省在学习教育期间,开通 “作风监督直通车” 线上平台,短短一个月便收到群众反馈问题线索千余条,推动整改落实百余项。群众监督的力量,如同无数双 “隐形的眼睛”,覆盖政务服务、项目建设、民生保障等各个领域。只有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畅通监督渠道,完善反馈机制,才能让群众监督成为推动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的 “硬核力量”,让违规违纪行为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用群众视角,书写整改成效满意卷。学习教育成效如何,群众的笑脸就是最好的答卷。某地针对群众反映的 “办事难” 问题,推行 “一窗通办”“全程代办” 服务,将原本需要跑多个部门、盖多个公章的审批流程,压缩至 “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充分听取居民意见,不仅翻新了路面、加装了电梯,还增设了便民休闲设施。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学习教育带来的红利。只有把群众满意作为整改的 “度量衡”,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改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抓起,才能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让八项规定精神在为民服务中绽放光彩。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开门的姿态拥抱群众,以实干的行动回应群众,方能让作风建设更接地气、更聚人气。当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见证者变为受益者,党群之间的鱼水情将更加深厚,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也将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不断提升,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凝聚起磅礴的群众力量。(华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