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本在镇上的超市打工,一个月挣个两千块钱,虽然不多,但日子过得挺踏实。每天上班下班,和几个老姐妹聊聊天,喝个茶,看看热闹的,挺有滋味的。
可谁想到,我会在儿子的一个电话后,辞掉工作,跑去城里帮他们带孩子。
那天中午,我正蹲在小卖部门口晒太阳,儿子突然打电话过来,说他们忙不过来,问我能不能去城里帮他们带带孩子。我一听,愣住了,心里七上八下。说实话,我是挺想孙子的,可要我辞掉工作、搬到他们家去住,那可不是件小事。我犹豫了:“妈这把年纪了,换地方住也不习惯,再说你们媳妇会不会不高兴?”
儿子在电话那头语气特别诚恳,说:“妈,你来吧,我们现在是真的离不开人。你要是能来,咱们这辈子就靠你了。你放心,将来养老我一定不会让你吃亏,工资那点钱我补给你,您就安心在家帮我们把孩子带好。”
听他说得这么好,我心里也软了。想着反正我挣的钱也不多,儿子都这样说了,做娘的哪有不帮的?我点点头,回了句:“那行,妈信你一回。”
我辞了工作,背了个大包,提了几斤干豆角和咸菜,就坐上了去城里的客车。到他们家那天,儿子热情地给我收拾了个房间,儿媳也笑着接过我的包,我心里觉得还挺温暖的。
头几天,我确实过得还可以。孙子胖乎乎的特别可爱,看到我来了,就一把扑过来叫“奶奶”,叫得我心都要化了。我给他洗衣做饭,讲故事哄睡,心里踏实极了。晚上儿子下班回来,还夸我带得好。那几天我心里还暗想,这决定下得不算错。
可慢慢的,我发现这日子并不像儿子说的那样轻松。每天六点不到我就得起床做饭,吃完饭还要赶着喂孩子、收拾卫生。孩子一哭就是一整天,我也不是年轻人了,抱一会儿腰就酸得不行。中午饭还没顾得上吃,儿媳就一边玩手机一边说:“妈,这菜有点咸了。”有时候孩子感冒发烧,我一晚上没睡,第二天早上她照样淡淡一句:“妈,今天能不能再早点起来,咱孩子昨晚睡得不好。”
我心里那个苦啊,也不敢说,只能一边擦汗一边继续干活。
最让我难过的是,有一天,我实在太累,中午打了个盹,结果孙子自己跑去厨房翻了锅铲玩。儿媳回来看见了,脸当时就拉下来了,在厨房门口说:“妈,孩子要是出点事咋办?你不是说自己能看好吗?”
我脸当时就红了,连连道歉,可心里像堵了块石头,难受得不行。那顿饭她连筷子都没动几下,坐了一会儿就回房了,门一关,我心都凉了半截。
儿子回家后,我跟他说:“我是不是干得不合你们心意?”他愣了一下,说:“妈,你别想多了,她就是脾气直,没别的意思。”
我笑笑:“行,妈不多话。”
可这事之后,儿媳对我就越来越冷淡。吃饭的时候话少了,笑容没了,孩子稍微磕着碰着一点,就先怪到我头上。有一天晚上,她把我叫到厨房,小声说:“妈,咱家确实地方小,您要是觉得太辛苦了,还是回自己家歇歇吧。”
我当时怔了几秒,以为自己听错了:“你是说让我走?”
她没看我,只说:“不是赶你走,就是……有点不方便。您年纪也大了,该歇歇了。”
我点点头,眼泪差点没绷住。我回屋开始默默收拾行李,没说一句话。儿子那天晚上回来,看我把包都收好了,愣住了。我就说:“妈年纪大了,城里待不惯,也怕你们媳妇不高兴,我还是回去吧。”
他嘴巴动了动,最后啥也没说,只是低头帮我把包拉好了。
回家那天,坐在大巴上,我望着窗外的高速路,一个人默默流了眼泪。不是委屈,是那种突然明白了的心酸。我这一生,什么都没求过他们,就想在晚年帮帮他们,图个儿孙绕膝的热闹。可现实告诉我,帮是情分,不帮也是本分。承诺的养老变成了一句空话,原本的“需要”在现实的琐碎中变了味。
回到老家后,我又重新找了份超市的工作,虽然钱不多,但心里却安稳。我不再轻易相信“养老”这两个字,不是儿子不孝顺,而是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哪能指望别人来安排自己的后半生。
这事让我学会了,哪怕是儿女再亲,也不能放弃自己的生活。自己过得好了,才是最踏实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