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这一段延绵百年的历史,如一条跃动不息的脉络,与国家和时代同频共振,奔流着炽热的红色血液和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今年,也是江西工人报创刊75周年,这张冠以“工人”名号的报纸,从诞生之日起,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记录下劳动者创造和奋斗的篇章。
本文以梳理洪都工会史的方式,将自身融入到这段壮阔历程中,以此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祝贺江西工人报创刊75周年。
1953年5月28日,中航工业洪都首届工会代表大会召开,这标志着洪都工会的正式成立,而这一年,也恰恰是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的第一年。洪都工会的成立,与刚刚创建两年的洪都一样,注定烙印着报国的使命,注定激扬着创业的赞歌,注定书写着奋斗的篇章。
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群众组织,洪都工会在航空工业与新中国建设同步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始终发挥着参与、维护、建设和教育的职能,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坚守“航空报国”初心、笃行“航空强国”使命,为洪都的创建、发展、改革和壮大贡献了独特的力量。
与创业者同行
1951年4月23日,刚刚成立6天的航空工业管理局下发通知建立南昌飞机制造厂,中航工业洪都自此创建,成为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奠基企业之一。
四面八方的首批创业者开始向南昌汇集。工厂成立仅仅一个多月后,临时工会就成立了。彼时,抗美援朝激战正酣,工厂的紧迫任务是修理飞机和生产配件,临时工会迅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爱国主义劳动竞赛。
1953年5月28日,工厂的第一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历史由序翻到了第一篇章。工会成立不久,工厂接到了试制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的任务,洪都工会随即组织了以此为目标的劳动竞赛,以133天的时间,提前完成了这一光荣的任务。1954年7月3日,新中国第一架飞机成功首飞,毛泽东主席发来了激动人心的嘉勉信。刚刚成立一年多的洪都工会,在厂党委的领导下,团结和动员广大职工以高度的热情,创造并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从修理到仿造,洪都的创业者们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从仿造到自行设计制造,才是创业的主旋律。我国第一架多用途民用飞机运-5、我国第一辆三轮摩托车长江750、第一种自行设计制造的教练机初教-6、第一种自行设计制造的强击机强-5、第一枚海防导弹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相继诞生。在创造这些“第一”的过程中,创造者们也在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时代。洪都工会紧随工厂创业的脚步,培养和选树了一批劳动模范及先进生产者,这些许多在青少年时期还在田间地头握着锄头的劳动者,青春的脚步赶上了报国的机遇,焕发出无穷的力量,他们和以陆孝彭为代表的科技人员一起,在一穷二白、一片废墟的南昌郊外,开创出新中国的航空事业,成为杰出的时代先锋。
与创业者同行的洪都工会,起步便是冲刺。
在改革中奋进
“文革”时期,工厂遭受冲击,但由于在此之前,工厂在新型号仿制、研制以及批生产方面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以陆孝彭等先进、模范人物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科技人员和职工为了祖国的航空工业建设,在遭受巨大磨难的情况下,仍然以大局为重,以拳拳报国之心,作出了极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工会在1965年第七届职代会后,于1973年召开了中断八年的职工代表大会,工会各项工作开始逐步恢复。
1978年,国家迎来了改革开放,洪都也面临着一个需要转轨变型的新时期。
洪都工会顺应形势,及时助力企业新发展。在军、民品研制生产中,工会继续以岗位练兵、劳动竞赛的形式,为企业发展激发动力。20世纪80年代,围绕推行厂长负责制等改革举措,工会对职代会和自身职责进行了修订,增加了“职工代表大会要支持厂长行使职权,维护厂长对行政的集中领导和对生产经营的统一指挥”等条款,对涉及企业改革、改制、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和职工生活福利等方面的重大问题,都提交职工代表审议。从这些制度和举措中,我们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改革气息,也感受到洪都工会参与改革的热情。
这一时期,以石屏、刘英卫、梁木森、阮子宏、张来鑫、舒建民、蒋文兰、韩宏春等先进、劳模人物为代表的广大干部职工,在时代巨变的大潮中,以对企业、对事业的忠诚和热爱,保持和发扬着无私奉献和执着奋斗的精神,为洪都的浴火重生、实现蝶变做出了非凡贡献。
助高质量发展
进入新世纪,机遇和挑战并存。改革进入到新的阶段,工会在职工利益和企业发展上的双向维护作用在这一时期十分凸显。
在连续几年的改革攻坚战中,洪都工会始终秉持维护企业发展、维护职工利益的“双向维护”原则,在公司党政的领导下,与各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尊重和倾听职工诉求,与职工代表充分沟通协商,既顾全了企业发展的大局,又有效保障了职工的基本权益,最终完成了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等重大改革攻坚工作,使工厂进一步精干了主业,提高了核心竞争力。
2009年,南昌航空城举行了奠基仪式,轻装上阵的洪都迈开了历史性的步伐,新洪都创业的薪火,再一次点燃了新一代洪都人的万丈豪情。
边建设,边搬迁,边生产——一批又一批洪都人从日渐繁华的城区,来到三十多公里之外的城郊,开始了父辈和祖辈经历过的从无到有的艰苦奋斗。这一时期,工会选树了马跃辉、龙建军、蔡永清、李志宝、李久年、兰惠、万辉、熊瑛等劳模先进,以他们为代表的广大干部职工,凭借再一次创业的豪迈气概,立足岗位,精于实干,在航空工业的新蓝图上绘就了新洪都的瑰丽色彩。
为新时代筑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洪都抢抓机遇,顺势而上,以航空城建设和新一代航空产品的研制生产为牵引,努力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在新时代十年中取得了长足发展。洪都工会紧紧围绕科研生产中心任务,以服务基层、服务职工为导向,创造性地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职工文化建设方面,针对文化产品获得渠道日益多元便捷的时代特点,工会的职工文化活动从单纯的以丰富职工文化生活为目的,转变为以凝心铸魂、激发活力、增强自豪感等多重目的为主的综合性职工教育平台,构建了多层、立体、广泛参与的职工文化网格,寄托和绽放着洪都人持久坚韧的蓝天情怀。
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洪都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进入新阶段。近年来,洪都工会通过文化建设中的倡导、选优评先中的倾斜,塑造“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价值导向;通过厂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薪酬体系改革、包括岗位练兵和劳动竞赛在内的技能培养体系建设,不断提高职工,尤其是一线职工的使命感、荣誉感。产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闫会明、蔡安华、危芬、朱媛、熊岑辉……这些由工会组织选树的新一代的劳动模范,接过了70多年不懈奋斗的先锋旗帜,朝气蓬勃,气势如虹,奔跑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道路上。
从创业到创业,从奋斗到奋斗——回顾70多年来洪都工会所走过的风雨历程,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工会的作用,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充分地发挥,只有与企业发展目标相一致才能取得成效,只有时刻关注并维护职工利益才能走深走实。我们有理由坚信,在上级党委和工会的领导下,洪都的各级工会组织必将在新时代航空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团结带领有着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航空产业工人队伍,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迸发出更加强大的力量,取得更大、更辉煌的成就。
来源:本报消息
撰稿:张红兵
值班编校:尹静彦、徐贵保
值班主任:齐菲斐
值班编委:邹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