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伊始迎来立夏,由春华到夏秀,由繁花到果实,天气也由温婉趋向热烈。
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回升,昼长夜短的特征更为明显。立夏期间,广西大部平均气温都在22℃以上,桂西桂南24~26℃,开启一年中最“漫长的季节”。虽然立夏之前,还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是真正入夏,但在立夏后的一段时间,我国江南、江淮、黄淮一直到华北的大片区域都将以突飞猛进的方式跨入夏天的门槛。此时,支配我国雨带的重要天气系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也在北移,暖湿气流增强,华南前汛期逐渐进入盛期,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强降雨具有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雷电,短时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频发,两广的珠江水系和福建的闽江水系,水位往往明显上涨,所以民间有“立夏小满,江满河满”的说法。
三江侗族自治县良口乡产口村新寨屯鼓楼。杨明、龚普康 摄
立夏时节广西仍时而受到干热气团——西南暖低压影响,天气炎热,但也常有不甘心的小股冷空气南下,与暖湿气流交汇带来降雨。因此高温晴热、阴云雨水、雷暴大风等天气交替登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立夏充足的光照、适宜的温度和充沛的雨水,给植物提供了所需的条件,进入作物旺盛生长的最好季节。但过于集中的降雨和频繁发生的强对流天气,也容易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
融安长安镇骑楼街。韦荣军 覃庆和 摄
应对“雨热同期”的气候,广西各地的先民们有独到的智慧。例如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在长期与多雨潮湿的天气打交道的岁月里,侗家人积累了丰富的防雨、防潮经验,侗族风雨桥应运而生。在桥上建亭子,不仅能抵御雨水对木质桥身的侵袭,还能增加桥身的重量,使得桥体不易随风摇晃,遇到汛期洪水冲击时,也不会轻易被冲走或变形。多层的亭檐造型像杉树,既能通风透光,又可以防止雨滴飘入。在雨线如鞭、水急浪高的日子,风雨桥用坚实的身躯“迎送”着人们安然穿行;而在骄阳似火的盛夏,徐徐凉风掠过桥面,吹走侗家人夏日的疲惫。
在没有建设防洪堤的年代,5-9月的雨水集中期,“不设防”的梧州常常遭遇洪水侵袭。对于有“小香港”之称的梧州来说,频繁的降水非常不利于开展商贸活动,而骑楼的出现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洪水漫街时,梧州人以小木船出行,平常行人的街道就变成了小船密布的“河道”。(文/广西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 谢海云)
转载仅作为生活或科普指导,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广告合作、宣传片、专题片、教学片、科普动漫片制作及会议庆典活动制作拍摄,欢迎垂询,联系电话:0771- 5876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