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鞋穿这事儿,对美国人来说很严重,而现在特朗普的关税战,让美国人没鞋可以穿了。

鞋这事儿,主要涉及一个文化问题。

都知道美国是个非常年轻的国家,大部分的文化都是从欧洲传过来的,而欧洲的文化起源由于中世纪黑暗的原因,大部分由要上溯到罗马时期,甚至上溯到《圣经》里面去。



《旧约圣经》里面描述,当犹太人要逃出埃及时,有人告诉他们要穿上鞋子(听上去像是废话,但就是这么写的),而这些结实的鞋履「奇迹般地」让他们在旅程中团结一心。

所以不要赤脚,在2000多年前某种意义上在西方文化里面是个底线问题。

后面不断的发展,让人穿不上鞋,就成了一种西方的惩罚手段。

我们现在看到很多西方油画,在「惩罚人」或者「侮辱人」的时候,都有强迫对方不穿鞋的画面。

而具体到美国历史,又有一段特殊经历。

血泪之路,就是美国早期移民靠着火枪驱赶印度安人,强迫他们从美国东南部的家乡迁往密西西比河西岸,全程1200英里(接近2000公里),全都是徒步迁徙。

本身就很惨,但美国人要求更离谱,赤脚走。

所以不论是古代历史还是近代历史,美国人对不穿鞋这事儿,看的都很重,可以自己选择不穿,但不能被迫不穿。

结果现在特朗普的一番操作,让美国人要感受一下古时候的罪犯和近代的印度安人的待遇了。

包括耐克、阿迪达斯、斯凯奇和安德玛在内的76个鞋类品牌写了公开信,发到白宫,发给特朗普,说你再搞关税战,这些公司都要面临倒闭了。

为什么?

一双在中国生产的球鞋,如果出口价是100美元(大概700人民币),那你叠加上145%的逆天关税,就变成了245美元,你还要算运费呢,还要算零售商的运营成本(房租、广告、人工等等),按美国鞋类分销商和零售商协会(FDRA)的估算,最后的销售价轻松破500美元(3650人民币)。

美国普通人买得起么?买不起。

那能不能美国本土生产呢?

不好意思也做不到,别说生产线了,就连产业工人在那么多年的制造业空心化里,都没有了。

哪怕是鞋类生产的设备、工具,美国都造不出来,原材料就更别说了。

美国每年鞋类产品的消费量在20亿双左右,其中99%都依靠进口,而其中又有超过一半都来自中国。

别想着什么越南、印尼、柬埔寨来做,首先他们没这个实力接阿迪耐克的单子,只能做一些白牌的低端普通鞋;其次,他们也分别吃到了46%、32%和49%的关税。

所以现在的格局就是,美国人,穿不起鞋了。

尤其是美国的低收入家庭,耶鲁预算实验室做过估算,按现在特朗普「全球开炮」的模式,会导致美国家庭每年平均损失达4700美元。

而美国低收入家庭能不能拿出4700美元呢?不行,去年美联储做了报告,美国40%的成年人连400美元的应急现金都拿不出来。

贸易还顺畅的时候,还能这个月的工资立马付上个月的账单,现在关税战一来,一双鞋子就贵个三四百美元,美国低收入家庭就只有光脚到处跑了。

更进一步说,别说鞋子了,衣服也难受。

美国人衣橱里98%的衣物也是进口的。





美国普通人最喜欢的,就是来自外国纺织业的10美元的T恤衫、10美元的六双袜子,但根据耶鲁大学的预计,关税战会让服装价格在短期内上涨64%。

那美国人平均一年花在衣服上的钱是多少呢?

800美元。

(做个类比,咱们国家居民年人均衣着消费支出是1450元,日韩的分别是2500元和4000元,妖艳的韩国人)。

800美元增加上64%的额外关税支出,哦豁,四成美国人的400美元应急现金又没有了。

所以美国人现在感受到的,是来自白宫的「没衣服买,没鞋子穿」的打击,有点离谱,但又很真实。



现在阿迪耐克手上还有点库存,但只能撑到5月中旬。

这点也和中国人有关,我们前些年「小单快反」和「供应链出海」做的太好了,让那些美国鞋服巨头觉得不需要太多的库存,反正一船一船的不断运过来,这样还能保证设计更新速度,挺好的……结果现在关税一来,尴尬了。

结果就是,美国人已经开始出现了抢鞋抢衣服热潮。

我看最离谱的一个美国时尚评论家的评论,特别有意思,说:美国人的穿着审美会因此倒退10年,因为大家都不会再买新衣服了,然后全部走上「复古风」,把祖父祖母的衣服翻出来穿。



从过去车轮上的国家,一下变成脚丫上的国家,特朗普的这波关税战,是真的让美国普通人切身感受到了,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且是砸在光脚上。

别以为这是危言耸听,现在已经有「反向代购」了,不少美国人来中国买衣服。

一个纽约来中国旅游的妹子,一口气卖了6件真丝旗袍、5双飞跃帆布鞋……就这么离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