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烤在一瞬间变“爆”烤!
随着夏天的到来,晚上人们出门撸串、喝酒的活动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在休息日、节假日的时候,更是和家人、朋友一起出门露营、烧烤的好时光。
这不,就在5月3日的时候,北京一户人家和邻居两大家子七个人一起在野外烧烤时却遭遇飞来横祸,烧烤的欢乐瞬间被爆炸声取代,熊熊烈火吞噬了他们的笑脸。
七人被紧急送医,面部严重烧伤,缠绕的绷带下是难以想象的痛苦,据悉,这个炉子刚买来一个月,仅仅只用了两次,那么,为何第二次使用就酿成七人烧伤的惨剧?
小炉子“发火”
那一天,本该是五一假期的欢声笑语,北京的小陈一家连同邻居七个人兴冲冲地奔向郊外野餐烧烤。
备好了肉串饮料,选好了开阔地,孩子们追逐,大人们闲聊,谁也未曾料到,这份惬意会戛然而止于一声巨响和冲天火光。
他们被紧急送往医院,照片中几个人站在一起狼狈不已,面部缠满绷带,就像木乃伊一样让人又心疼又好笑,而这次事故的主角,则是家家户户或许都备一个的便携式卡式炉。
据小陈所述,该卡式炉买来仅仅一个月,之前用过一次,这是第二次使用,没想到竟将两家人悉数送进了烧伤科,此后,小陈在网上也给网友们提醒,尽量少使用这种卡式炉。
那么,一个小炉子,缘何有如此威力?仅仅是产品质量不过关?还是我们在享受便捷时不经意间触碰了危险的开关?
其实,卡式炉引发的爆燃或爆炸并非个例,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起因卡式炉而造成影响的案例。
2024年12月,周黑鸭创始人周富裕在户外使用卡式炉烧水的时候遇到爆炸,周富裕本人头部和胳膊被炸伤,。
同年3月,在广西玉林,有人在使用卡式炉露营烧烤的时候发生爆炸,爆炸造成4人不同程度的受伤。
2023年4月,在贵州毕业,有一家人在使用卡式炉吃烙锅的时候发生爆炸,爆炸导致烙锅直接劈成多半,好在无人受伤。
2023年7月,广西桂林几个年轻人在餐厅吃饭的时候,餐桌上的卡式炉突然爆炸,足以看出,餐厅、家庭中,卡式炉爆炸的事情都曾上演。
那么,卡式炉的“脾气”为什么这么火爆?要理解卡式炉的“脾气”,得先看它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丁烷气罐的潜在危机
它依赖罐装丁烷气,液化气体通过阀门、管道输送至炉头燃烧,这个过程涉及压力、燃气、高温,本身就构成一个潜在的风险链,任何一环失守,都可能引发事故。
首当其冲的风险源,便是提供能量的气罐,这看似普通的小罐子,实则暗藏玄机,气罐自身的质量和老化是第一道关。
材质缺陷、焊接不牢、存放过久导致的锈蚀变薄,都可能让罐体在高压或受热时不堪重负而破裂,市面上气罐品牌繁多,价格悬殊,廉价产品可能在安全标准上打了折扣。
更要注意这种一次性丁烷气罐有建议使用年限,通常不超过两三年,存放过久的“老罐”,即便外观无损,内部压力和罐体强度也可能早已变化。
在日常存放气罐的时候,尤其是在夏天,切记不能将其放在阳台、闷热的车厢等阳光直射的地方,气罐怕热,放置在这些地方都会使罐内丁烷加速气化,压力急剧升高,爆炸风险陡增。
应该选择放置在阴凉、干燥、通风处,才是它安全的存放之所。
除了气罐,在使用卡式炉的时候,违规操作也是造成危险的行为之一,有些人图省事,对本应一次性的气罐进行重复充装,重复充装极易导致超量填充,压力剧增。
或干脆直接随意使用非原装、不匹配的气罐,造成的后果就是接口不匹配可能密封不严,导致燃气泄漏。
卡式炉通常配备调压装置以稳定气压,若此装置失灵,可能导致火焰异常,甚至压力倒灌回气罐。
气罐与炉体的连接处依赖密封圈,若密封圈老化、破损,或安装气罐时操作粗暴损坏接口,都可能导致丁烷泄漏,一旦遇到明火,后果不堪设想。
一个关键的安全部件是过压保护装置,按国家标准,卡式炉必须配备此装置,其原理通常是在气罐受热等因素导致内部压力过高时,能自动切断气源或将气罐弹出。
这道“护身符”至关重要,但它也可能因质量问题或长期使用而失效,定期检查其功能是否正常,是必要功课。
别让“方便”麻痹神经
轻巧便携,无需外接电源,无论是家庭聚餐还是户外露营,卡式炉都能轻松解决热食问题,尤其在露营热潮下,它几乎成了“氛围感”的标配,但便捷不等于天然安全,熟悉不代表真正了解。
使用过程中,环境因素是铁律,即便在看似通风的户外,若处于帐篷内或无风角落,一旦燃气泄漏便不易扩散,达到爆炸极限遇火即爆。
退一步说,即便不爆炸,丁烷燃烧不充分产生的一氧化碳,在密闭或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也可能导致人窒息。
反之,强风下使用也危险,火焰可能被吹灭导致燃气持续泄漏,或是热风反而加速了气罐升温。
避免长时间最大火力连续使用,也别将两个或多个炉子紧挨着同时使用,使用时必须有人看管,尤其注意儿童,一旦发现火焰异常或闻到异味,应立即关闭阀门检查。
最后,使用完毕后妥善处理,等待炉子完全冷却后再取下气罐,用完的气罐,若当地有回收规定则按规定处理。
若当地没有,建议我们在安全通风处打开开关将余气排空,再作废弃处理,以防残留气体引发意外。
卡式炉带来的烟火气,本应温暖惬意,而非伴随惊心动魄的危险,每一次点火前的检查,每一次使用中的留心,都是对安全最基本的保障,也是对生命最真切的尊重。
小陈一家的遭遇代价惨重,希望这道伤痕能时刻警醒我们,在享受现代生活便利的同时,多一分审慎,少一分侥幸。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