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发布重磅,标题就简单二字:不跪!
这是对美国近日一系列关税政策最直白的回应。
当前全球贸易体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特朗普政府挥舞关税大棒,不仅对中国加征高额关税,更对欧盟、日本等传统盟友实施贸易制裁。
这种单边主义行径已经演变成一场全球性危机,所有国家都面临着"跪还是不跪"的抉择。特朗普近期不断释放虚假信息,声称"中国主动要求谈判""多国已妥协",就是要制造"中国服软"的假象,企图瓦解各国抵抗意志。
中国外交部此次发布的《不跪》绝非偶然,从内容来看,这个两分多钟的用铿锵有力的语言和画面,向世界传递了三个核心信息:第一,中国绝不会在关税威胁面前低头;第二,美国散布的谈判谣言纯属虚构;第三,呼吁各国共同抵制贸易霸凌。采用中英双语发布,目标受众非常明确,既要让美国当局清楚听到中国立场,也要让国际社会看清事实真相。
特朗普口口声声说想谈判,但他的谈判策略其实是个公开的阳谋。他一方面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另一方面又散布谈判谣言,这种两手策略的目的就是要制造舆论压力。
如果中国保持沉默,他就会宣称中国默认服软;如果中国澄清事实,他又会倒打一耙指责中国"不配合谈判"。但这次中国的反应既迅速又坚决,连续两次公开否认谈判传闻,彻底粉碎了特朗普的舆论攻势。
纵观全球,恐怕只有中国能做到面对美国关税大棒时泰然自若,迅速反击的。和中国比起来,其他国家多少有点狼狈,比如日本。
日本一直是美国的“忠实小弟”,但是美国这“关税大棒”,首先敲打的,就是美国所谓的这些小弟。石破茂甚至哀嚎称,美国的关税政策让日本“国难当头”。
最让日本难过的是,美国的这“关税大棒”,它不仅不能大幅度反击,还得照单全收,可想而知,日本得为此付出惨痛代价。
日本这么低三下四讨好美国,希望特朗普重新考虑"对等关税"政策,这分明是在关税问题上求饶。更明显的是,日本政府赶在4月30日的美日第二轮谈判前,突然宣布要扩大进口美国玉米和大豆。这些动作摆明了是想用经济利益换取关税让步。
但特朗普是那么好糊弄的吗?先说日本要帮美国维持影响力这事。美国现在最在意的根本不是这个,而是实实在在的军费分摊。
上次谈判时特朗普说得清清楚楚:日本必须多掏驻日美军军费,才可能谈关税优惠。现在日本扯什么国际开发署,完全是避重就轻。
再说农产品进口,日本突然说要大量购买美国玉米大豆,这里面水分很大。日本国内市场需求就那么大,突然增加进口要么导致库存积压,要么挤压其他国家市场份额。这根本不是正常的贸易行为,纯粹是政治操弄。而且以特朗普的性格,日本越是这样示弱,他越会得寸进尺。
为了短期关税利益,就承诺帮美国搞地缘政治操弄,长期来看只会让日本在国际上更加被动。现在连表面上的外交自主都放弃了,以后还怎么在亚太地区立足?更何况美国从来都是利益至上,今天日本让步了,明天特朗普可能又会有新要求。
实际上,像日本这样能让美国一直“薅羊毛”的冤大头可真不多,现在的真实情况上,特朗普已经在为自己的愚蠢行为付出代价了。
首先,就是美国传统盟友终于打算和美国对着干了。
加拿大议会日前以压倒性多数通过《反经济胁迫法案》,授权政府对美国商品实施对等报复。
美国曾经叫嚣着要让加拿大变成美国的第51个州,但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却直接回怼:他将在特朗普发起的贸易战中战胜美国,并永远不会忘记美国对加拿大的“背叛”!特鲁多还向全加拿大喊话,让民众团结起来,渡过这个难关。
墨西哥总统洛佩斯突然宣布推迟美墨加协定审议会议,理由是"需要重新评估贸易条件"。
欧盟委员会则悄悄将加拿大列入"关键合作伙伴"名单,双边贸易谈判突然提速。
其次,亚马逊的定价风波更暴露了关税战的荒诞逻辑。这家电商巨头实施了价格标签改革,打算明确标注"特朗普关税附加费"。
根据内部数据,受影响的2000种商品平均涨价幅度达27%,其中婴幼儿用品涨幅最高达43%。这个数字触发了白宫的过激反应,特朗普亲自致电贝佐斯的通话记录显示,总统在三分十二秒的通话中使用了17次"叛国"字眼。最终亚马逊紧急叫停该计划,但股价已累计下跌14%,蒸发市值约1800亿美元。
另一个商业巨头沃尔玛正在将30%的中国订单转向越南和印尼,但新供应商报价反而比涨价后的中国货还贵11%,特朗普这是要断人家的财路。
特斯拉为应对关税,把上海工厂4月份出口北美的Model3全部改为"半成品"状态,到美国再组装最后20%的零部件,巧妙规避了整车关税。
另外,美国货运协会最新报告显示,上个月跨境货运量同比下降39%,导致约8万名司机面临工时缩减。特朗普政府突然出台的"英语能力认证"新规,表面是安全措施,实则将12万持工作签证的拉美裔司机置于失业边缘。这种变相的保护主义,直接推高了物流成本,洛杉矶港到芝加哥的集装箱运费两周内暴涨62%。
现在美国民众真的恨不得让特朗普立马下台,毫无疑问,这场关税风暴正在重塑北美政治经济版图,而以上这些严重后果,对于美国而言,才仅仅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