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上海频道
奋进新征程 建功引领区
张金全:从沪漂青年到全国劳模,一名律师的法治信仰与奋斗答卷
人民网记者 唐小丽
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之际,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张金全从北京人民大会堂捧回了全国劳动模范的殊荣。这张荣誉证书,见证了一个沪漂青年跨越20年的奋斗轨迹——从福建宁德山村的崎岖小路,到上海陆家嘴金融区的璀璨地标,在上海这座海纳百川的城市,在这条艰辛奋斗的道路上,每一次迈步,都源于他对人生理想的不懈努力、对法治信仰的初心坚守、对社会责任的勇敢担当。
张金全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
近日,记者在陆家嘴国金中心大厦,北京市中伦(上海)律师事务所办公室,与这位80后杰出律师面对面,聆听他一路走来的人生故事。
山海少年志,走出山村闯沪上
1982年,张金全出生在福建宁德一个贫穷的小山村。村子里没有通电、没有学校,从小学开始,他每天要步行八九公里到隔壁村读书。正是这条泥泞崎岖的山路,见证了他每日跋涉求学的艰辛,日夜行走,他终于成为第一个走出村庄的大学生,远赴南京大学求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留在高校担任校办秘书。
跳出农门,“铁饭碗”在手,他的人生已经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样本。如果这么一路走下去,也不失为一种安稳圆满的人生。
张金全在高校工作时期留影
转折发生在2008年的五四青年节。那一天,张金全毅然放弃了高校的工作,带着2万元全部积蓄只身来到上海,选择了律师行业,尽管律所的工资远低于当时的高校,但他选择了一切从零开始。
在家人的强烈反对、单位的极力挽留之下,为何还是坚决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的道路?
“我觉得人生不该是这样的。”对此,张金全说,自己不是一时冲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学的是法学,也一直渴望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况且那时候才二十多岁,年轻就是资本,不怕试错。而上海这座城市开放、包容,英雄不问出处,有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所以我选择了走出人生的舒适圈,来到了上海。”
令人诧异的是,即使手握多份律所录用通知,张金全最终没有选择颇有名气的大所,而是去了一家薪资相对较低、规模也不大的律所。
“很多人可能倾向于找头部律所,我考虑的是如何找一个好的平台和老师。”张金全说,“我加入的这个律所小而精,创始人也是从知名律所出来的,有很强的专业能力,他还是一位教导学生毫无保留的好老师,所以我选择这里作为转型的起点。”
就这样,张金全在上海这片新天地,开启了他的律途新征程。
律途奇遇记,一元名片结案缘
张金全的律师生涯,第一次独立接案颇有戏剧性。
2008年,刚成为助理律师的张金全,工作地点在中山公园附近。为了节省开支,他与别人合租在复旦大学附近的一栋房子里,租金每月600块钱,通勤时间近两个小时。“我那时候每周至少上6天班,加班是家常便饭。”
当时正逢周末,张金全加班到周日凌晨两点多,打算回住处。“夜班出租贵,打车回去要100多块钱,舍不得,打算先坐夜班公交线到四平路,再换乘摩的回去。”
已经跟摩的师傅谈好了价格,在掏钱的时候却发现身上差一块钱零钱。张金全想了想,双手递过一张名片:“师傅,实在对不住,零钱没带够。这是我的名片,您要是今后遇到什么难处需要帮忙,随时找我。”
对方看张金全态度诚恳就接受了。几天后,张金全却意外地接到了摩的师傅妻子的电话。原来摩的师傅发生了交通事故,他的妻子从他衣服口袋里找到了这张名片,就打了过来。于是,张金全拿到了第一个代理案件。为师傅成功争取到赔偿款后,张金全到病房探望,看到师傅全家生活贫苦,他咬咬牙又做了一个决定:“这笔代理费,我只收一半,剩下的留给你们补贴家用。”
“直到现在,逢年过节的,师傅还会给我带点儿土特产过来。”十多年过去,张金全依然与摩的师傅一家保持着联系。
凭借专业的能力、执着的精神、艰苦的奋斗,张金全在律师行业迅速成长。执业一年后成为提成律师,两年后成为合伙人,三年后又迅速晋升为高级合伙人。
2016年,已在业务领域小有名气的张金全加入了中伦律师事务所上海办公室。时年34岁的他,成为中伦所最年轻的权益合伙人。
在中伦所,张金全深耕业务,专注于境内外收购兼并、房地产和建设工程、民商事争议解决等业务领域,客户包括中国宝武集团、招商蛇口、泰国正大集团、韩国SK集团、世邦魏理仕、珠海华发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交易集团有限公司等,他带领的团队以专业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获得了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和政府机构的广泛赞誉。
丹心映浦江,法治民生践担当
“法治的温度,在于让普通人直起腰板的瞬间。”2019年深夜,一名外卖小哥在送完餐后,鼓起勇气向张金全求助:他曾在送餐途中遭遇车祸,却因平台与站点不承认劳动关系,索赔无门。在了解事情经过后,张金全当即决定免费为外卖小哥代理此案,并最终通过锁定“事实劳动关系”核心,为小哥争取到全额赔偿。
张金全与外卖小哥交流
案件背后,是双重身份的交织——作为律师,他用专业捍卫个体权益;作为上海市政协委员,他将目光投向更广袤的社会民生。在梳理案件材料时,张金全发现了更严峻的问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中,仅不到1%被认定构成劳动关系。为此,他带领团队走街串巷,实地调研,从街角到案头,经过连夜的奋战,终于形成《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保障措施的建议》,从劳动关系界定到社保兜底机制,提出切实可行、直击要害的系列建议。该提案最终获得2023年上海市政协优秀提案奖,并推动了相关政策的完善。
张金全携优质提案于上海两会期间作市政协大会发言
“每一份提案都必须建立在大量调研的基础上,反映社情民意,不能纸上谈兵,来不得虚假,必须是实打实地调研出来。”张金全说。
在助力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的道路上,张金全从未停歇。他深入参与修订《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及重要纲领性文件,为上海市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添砖加瓦;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长期关注乡村振兴法治保障问题,推动法律政策在乡村治理中落地生根,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法律人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张金全坚持助力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
生活中的张金全,还始终怀揣公益初心。他多年来持续向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赠教育发展基金,通过上海市总工会多次对学生和职工进行捐赠。
张金全热心公益
作为劳模,张金全积极响应“劳模工匠进校园”号召,为高校学子开展法律讲座,给幼儿园小朋友们进行普法分享,用生动案例与专业知识,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法律的种子。他还充分发挥劳模“传帮带”作用,通过以其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组织青年律师系列文化活动,为青年律师搭建开拓视野、提升能力的平台,助力青年律师的发展。
张金全积极参加“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
从一名沪漂律师,到行业领军者,他的每一步都烙印着奋斗理想、法治信仰与社会责任。张金全说,自己只是新时代的中国,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奋斗者。正如他常对青年律师所言:“法律人的价值,不止浮于胜诉的荣耀,更是深深扎根于专业的素养、职业的道德、法治的初心,是与时代同频,与民心共振的人生信仰。”(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