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能因你的顺遂而真心喜悦的,总是寥寥无几。多数人打听你的近况,不过是想确认你是否不如他们。见不得他人好,似乎成了人性中难以根除的弊病。记住了:勿轻易在朋友圈试探人性,学会自我保护,方为处世之道。
一、勿试人性
朋友A曾向我倾诉,他因一条朋友圈与多年老友决裂。疫情之下,A的工厂生意急转直下,为求生存,他毅然转型生产口罩。得益于政府扶持,转型之路异常顺利。尽管生产中波折不断,A仍坚守原则,不加价、不欺心,终获大单。喜出望外之际,他在朋友圈分享喜悦,却换来老友的冷嘲热讽:“发国难财?小心被查!”A连忙解释,却遭无端指责,一气之下,拉黑老友。A感慨道:“这种人,心胸狭隘,见不得人好,实非良友。”
诚然,社交媒体上,人们往往只展示光鲜的一面,这无形中加剧了比较与嫉妒。德国科学家曾言,社交媒体让我们愈发不快乐,因为我们总在比较中迷失。人性如此,见不得他人好,但切记,勿以微薄之喜,试人性之深浅,否则,收获的唯有失望。
二、低调行事
堂姐的创业经历,亦给我深刻启示。她服装生意兴隆,收入颇丰,为老家建新房、购新车,本是喜事一桩,却因一条朋友圈引来风波。亲戚上门借钱遭拒后,竟四处散播谣言,指责她不顾亲情。堂姐既愤怒又无奈,只能默默删除朋友圈。欧阳锋有言:“嫉妒能让人变得狠毒。”保持低调,不招恨,实为生存之智慧。
嫉妒如毒,侵蚀人心。有人因嫉妒而奋发图强,有人则因嫉妒而心生怨恨,甚至做出不利他人之事。正如东野圭吾在《恶意》中所写:“我恨你优越的生活,因为那让我更加痛恨自己的无能。”心理学研究亦表明,人们往往对朋友的成功更为敏感。因此,谦受益,满招损,勿与人争锋,保护好自己,方为上策。
三、藏锋守拙
《教父》中,老教父面对丧子之痛,仍能隐忍与敌和谈,割让资源,实为高明之举。他深知“让朋友低估你的优点,让敌人高估你的缺点”之道,为最终的复仇埋下伏笔。生活中,亦有人深谙此道,如我的一位同学,家境优渥却异常低调,从不炫耀财富与经历,反而因此赢得更多尊重。
亦舒曾言:“真正有气质的淑女,从不炫耀她所拥有的一切。”高调之人,往往显得浅薄,给人以距离感。而聪明之人,懂得适时隐藏实力,不事张扬。他们明白,事前不增阻碍,事后不让人破坏战果。对朋友,无需炫耀;对敌人,更应隐忍。如此,方能在低调中积蓄力量,于关键时刻一鸣惊人。
四、默默耕耘
梁文道曾说:“幸福的人都沉默。”因为幸福从不比较,若与人相比,只会徒增烦恼。真正成熟的人,懂得默默耕耘自己的生活,他们唯一比较的,是昨日的自己。任正非便是如此,他低调行事,却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尊敬。他平等相待每一个人,用独特的处事态度赢得了尊重与理解。
因此,我们应将目光从他人身上收回,聚焦于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关注点在哪里,能量就在哪里。总是关注他人,只会被他人牵着鼻子走。唯有聚焦于自身,方能沉下心来,慢慢雕琢自己,成为心目中想要的模样。
低调的人生,不张扬却充满力量。它不露锋芒,却能给人以踏实与幸福之感。不哗众取宠,不铺张炫耀,坚定地向内生长。我们都有自己的美好生活,无需羡慕他人。只要默默耕耘,努力过好自己的生活,终将活成心中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