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5月5日,一场为捍卫土地及民族的泰雅族抗日事件在台湾枕头山(今桃园市复兴区三民里境内)爆发,迄今已经一百多个年头。
激战40多天后,日本军警终于控制枕头山地区,但其死亡者已达200余人。后来,日本台湾殖民当局又自台中、南投地区增援军警千人,耗时3个月抵达插天山,并在稍后完成隘勇线布设;整个行动总共动员军警隘勇等2000余人。
台湾枕头山事件⚔️
事件简介
枕头山位於桃园复兴乡之三民村,以前被泰雅族称之为「蓪[tōng]草山」(babobarahoi,babo即山顶,barahoi是蓪草之意),此源於过去他们曾於此山广植蓪草之故。后因山林开发,迫使少数民族避居深山,蓪草田遂荒芜殆[dài]尽。后改名为此,相传系因日据时,抗日民族英雄─泰雅勇士尤干铁木等人将日军头颅砍断,带回家睡觉时,当作枕头,为颂扬此事迹,故取名之。另外也有说法指因其整座山势,除山头及连稜较平缓外,四面都是陡降的地形,远望正彷似枕头般高突於半空之间,故名。
1907年5月5日,泰雅族为捍卫土地及民族,发起抗日的枕头山事件。泰雅族人与日军在枕头山爆发惨烈的战役,以争夺这座攸关部落生存的山头。
剽悍的泰雅族,曾多次让日本殖民者吃足苦头
事件背景
枕头山形势险要,过去为兵家必争之地的制高点,山顶有一平台,是炮台阵地遗迹,此地先后发生泰雅族与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之战役,及泰雅族抗日之战役。
枕头山炮台步道
刘铭传(1836年-1896年),字省三,号大潜山人,安徽合肥人
清朝末期淮军重要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首任台湾巡抚
一、由日据殖民政府台湾总督府西元1907年〈明治40年〉1月6日「决定蕃地经营大政方针」,年度预算增列蕃地经营经费五十万圆,该方针之大纲第一条「蕃地经营以盛产樟脑、木材及矿物之北部地区为主,南部地区为副」。当时大嵙[kē]崁[kàn]山地现今复兴乡即为丰富樟树林与最佳品质樟脑产地,时值日本殖民政府尚未统治。
枕头山棱线步道
日本对台湾少数民族的殖民镇压十分惨烈
图为1910年日军于宜兰梵山炮击泰雅族部落
二、大溪前山群及大豹群〈三峡〉已先后分别向深坑、桃园两厅归顺,「日本政府为开发山地利源,令其同意设隘勇线采伐樟树等」,因此於四月以不侵犯其居住地及不改变其生活状态,并加以保护抚育为条件。提供日警部队前进安全走廊。
三、蕃政重要决策者:佐久间总督左马太、蕃地事务课长大津麟平。
日本总督佐久间左马太以血腥的“理蕃”手段为人所知
四、台湾樟脑为昔日重要化工原料,可谓当代世界独占宝藏,用途包罗万象「医药、光学、塑造、防虫、除臭、熏香及火药等」,樟脑且是当时赛璐珞Chlluloid工业蓬勃发展原动力,亦为军事上要材。
五、占领枕头山高地,系为求有效掌握角板山地区,作为理蕃事业五年计画,重要进入门户。
日本于台湾少数民族部落间广设蕃童教育所
借以施行军国主义教育培养顺民
图为宜兰蕃童教育所一景,中间站立者即身兼教职的日本警察
发生经过
枕头山之役,角板山社的劫难。明治三十九年(1906)强硬派的左久间总督,为了徵用复兴山区的木材、樟脑等珍贵资源,派遣1200名武装军警进入枕头山讨番,大举发动征伐。其中战事最惨烈的就是角板山社旁的枕头山。
泰雅族人(日据时代旧照片)
鸟居龙藏所摄台中县眉原社泰雅族人(1900年)
从「理蕃志稿」中得知,1907年日军警为「扩张插天山方面之隘勇线」,分由深坑厅的李茂岸(福山)、桃园厅的阿姆坪各派兵东西合进,向插天山方面前进。路经枕头山时,遭遇大科崁前山群及大豹群少数民族激烈抵抗,日军两队被困于枕头山下,双方挖战壕相战,日军之枪抱无法产生作用,以手榴弹攻击亦不见效果,激战40馀日,日警为攻下枕头山高地,阵亡117人,在进攻角板山社时17名警员被戮。最后日警以强大的炮火压制住大嵙崁溪一带的蕃社、角板山社众,后由台中、南投军厅警察千人增援,花费3个月才登上插天山,总共动员军警隘勇等2000馀人,而使枕头山最后终于失守。日军在5月底占领了枕头山,7月登上插天山,8月隘勇线才完成,至此日方死亡已达200馀人。而原大嵙崁溪一带的蕃社、角板山社众,不是被歼灭就是逃入深山,以至于角板山一地,日后都成了汉人的聚落。
枕头山原为泰雅族活动的猎场,由於汉人与日据政府的垦殖侵占,两度沦为血肉横飞的战场,血泪斑斑,草木含悲,登临其上,凭吊怀古,令人怆然。
枕头山炮台步道
日方隘勇线前进执行单位与兵力:
一、桃园厅700兵力〈驻地大嵙崁〉、深坑厅450兵力〈驻地三角涌〉。
二、后续桃园厅队接获台中及南投厅支援兵力为1000人。
三、兵器:十三年式步枪、十八年式村田步枪、手榴弹、机关枪、火抱等等。
十三年式步枪
争战时间与伤亡
一、期间:1907年5月5日至8月19日,共计107天。
二、耗资:12万6628圆。
三、兵力伤亡:战死「警部2人〈桃园厅警务课长早川源五郎〉、警部补1人、巡查9人、隘勇36人及技工工人27人」,负伤「警部补1人、巡柦[dàn]1人、隘勇人及技工工人70人」。
日方达成目标:隘勇线前进达11里、包围;面积15方里,获得樟树及其树木丰富之地。
事件影响
枕头山事件少数民族主事头目「和拉-诺干hola-nokan」所率领泰雅族勇士,虽终究落败;但泰雅勇士们以落伍武器,加上凭藉赤手空拳勇气,抵抗日本现代化武力火网,尚给日警部队重重一击,悲惨战场过程一时无法言语,如与中外皆知「雾社事件」相比较,复兴乡「枕头山事件」有过之无不及。
可是一百多年后,台湾当局及部分年轻人反而对亲日,看到斑驳的战役纪念牌,不得不令人唏嘘。
编辑|卧阑听鱼
文献资料|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