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蹲在晒谷场上扒拉着新收的稻谷,突然抬头嘀咕:“都说单干后各顾各,村里修水泥路时咋家家抢着凑份子钱?”这话像颗石子投进潭水,荡开了这些年的争议。
四十多年前小岗村那十八个红手印,早把“大锅饭”的枷锁砸出了缝。
可如今有人翻旧账,说包产到户散了集体,让农民成了没组织的“沙粒”。这话听着耳熟,却像隔雾看山——当年大集体靠工分捆住人,出工“磨洋工”、干活“大呼隆”,表面整齐划一,地里收成却总填不饱肚皮,这算哪门子真团结?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现在种地早不是单打独斗。
重庆南中村的老支书还记得,早年土地撂荒让人心焦,如今政策松开手,土地流转成了活棋——全国5.55亿亩土地转起来,合作社像雨后春笋冒出来,山东寿光的菜农们抱团议价,种子化肥便宜两成,菜价还能多卖一成五,这哪是散?分明是攥紧的拳头。
有人揪着“水利没人修”不放,却忘了现在修渠打井不靠“一平二调”。贵州塘约村的汉子们自筹资金,政府跟着补钱,20公里产业路直通山头,旅游车开进来,乡亲们腰包鼓起来。
这事要是搁过去,等集体派工不知要拖多久,现在大伙自愿凑份子,钱花得明白,力出得痛快,不比“被动出工”强百倍? 再扯扯“福利没人管”的旧话。老辈人都记得,当年公社的五保户名额比针尖还小,赤脚医生背着药箱跑断腿,也难顾上全村人。
如今新农合参保率涨到99%,住院能报七成,养老保险直接打到卡上,国家的补贴像及时雨,不经过集体转手,少了“雁过拔毛”,多了直达心头的暖,这能叫没人管? 农业保险更是张硬底牌。
三大主粮保险盖上七成农田,遭了灾有赔偿,农户花点小钱买安心,不像过去全靠“老天爷赏饭”。
有人说单干抗风险弱,却看不见现在的合作早变了模样——跨区机收队开着联合收割机全国跑,无人机植保队嗡嗡掠过金黄的麦田,“公司+农户”牵起产业链,产前产中产后都有靠头,这张罗网比“大集体”的铁饭碗结实得多。 最关键的是,现在的“组织”是农民自愿凑的。合作社里大伙商量着办事,土地流转自己签合同,村里修啥建啥开个坝坝会,没人强迫,全凭自愿。
就像马克思说的“自由人联合体”,手里有了自主权,心里才愿意跟大伙拧成一股绳。当年大集体靠行政命令捆在一起,人在曹营心在汉;如今凭本事、靠契约聚到一块,劲往一处使,这才是真团结。
当然,眼下也不是没啥难事儿。年轻人外出打工,地里剩些“六一九九部队”,撂荒问题还得想招;合作社咋管得更规范,保险咋覆盖得更周全,这些都得慢慢琢磨。
可谁能说,当年靠“捆住人”维持的集体,比现在农民自愿选择的合作更有奔头? 我个人觉得,那些说“散沙”的人,怕是没看见田埂上的新风景——无人机在天上画弧线,合作社招牌在村口闪光,政策红包直接落进农民兜里。
合在一起不是被人推着走,而是自己想往前奔,这样的“合”,才合了民心,合了时代的节拍。 土改时分田到户,解决了“饿肚子”;如今流转合作,奔的是“富口袋”。
时代变了,农民的活法也在变,不变的是咱骨子里的精明——啥样的组织能让日子红火,咱心里明镜似的。合也罢,分也罢,关键是手里有自主权,脚下有奔头路,这样的日子,才叫有盼头。 都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现在的柴火不是靠行政命令堆起来的,是每家每户自愿抱来的干柴。
火焰旺不旺,瞧瞧地里的收成、兜里的票子就知道——农民从来不是散沙,当他们能自主选择怎么“聚”,这股合力才真正有了根,扎进土里,撑起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