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时代,能静下心来读书,是一种极度稀缺的能力。这种能力在未来,很可能成为一种特权。正如马斯克说过的那样:

未来,只有特权阶级才能进行数字戒断。而80%的底层阶级,将被零工经济绑定在智能手机上。久而久之,对越来越多的人来说,有时间脱离这种社会环境去读一本小说,将变得越发难以想象。只有收费昂贵的私立学校,才能维持拥有纸质书的大型图书馆。

马斯克所说的“数字戒断”,就是主动放下手机、电脑等智能产品,回归健康、朴素的日常生活,它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只有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才能静下心来读一本书;反过来也是一样,只有能静下心来读一本书的人,才具备这种能力。

这是读书的重要意义之一,更重要意义是,读书能培养系统思维能力,让人习惯从整体去看问题,能对世界有丰盈的理解,而非局限于几秒钟、几分钟短视频那样的狭窄视野。

这种能力至关重要,无论是求学、工作、组建家庭、创办企业,还是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世界,都有莫大的帮助。所以马斯克才说,未来昂贵的私立学校,仍然会维持纸质书的大型图书馆。因为这种能力,本质上就是一种“贵族能力”,在遥远的古代社会,只有贵族才有意识、有能力去培养。



现在贵族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精神贵族”,也就是高认知家庭。高认知家庭与普通家庭最大的区别是,他们无比重视孩子的读书能力,尤其是读大部头书的能力。原因很简单,大部头著作对人的系统思维构建,以及建立对世界的整体认知,是最有帮助的。

这样的书摆上书架,就如一只大象挤进动物园,提升了整个书架的“高度”与“广度”,尽显低调与深沉。目之所及,不可能忽视它;取书阅览,不可能错过它。



人一辈子,至少应该读一部这样的皇皇巨著。静下心来,花半年或者花一年时间看完,哪怕花更久时间。只要坚持下来,就会自然而然进入另一种境界,如大鹏高飞,视野宏阔,如大江涌流,畅通无比。

作家余华、人大教授张鸣,年轻时都曾读过这样的大部头著作。那时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只有《鲁迅全集》,或者《资治通鉴》。

现在的读者有更多选择,但也更加茫然,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去读类似的著作了。不过,还是推荐大家先入手一套,摆上书架——因为只有书在那里,“读书”才会开始。就像登山者为什么登山一样:因为山在那里!

这样的大部头著作,首推威尔·杜兰特的《世界文明史》。原因有三:

它足够大,11卷15册1500万字的体量,远超一般图书



它足够广,回顾了110个世纪的人类文明史,视野之宏大远超一般书籍

它足够深刻,既展现了世界历史的脉络与细节,也总结了人类文明兴盛与衰亡的教训

正如季羡林先生评价《世界文明史》所说:“以此为题的书中,在结构庞大、语言优美、见解深刻、影响广泛等方面,目前还没一部可与之相比。”

这样的书,就是值得我们花费宝贵时间和精力来通读的经典,就是高认知家庭可以传世的宝藏。

这样的书,不在于有多少人称赞过它,而是经过时间检验,已经能成为人类认知图谱上作为奠基的书籍。它带给人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储备,还有构建超大宏观视野的能力。这样一部“经典中的经典”,胜却杂书万卷。



除此之外,《世界文明史》还具有另外一重深意,正如杜兰特在本书结尾所写:

假如一个人是幸运的,在其去世之前,他会尽可能地收集他的文明遗产,然后传给他的孩子。为了有此不尽不竭的宝藏,就是到他咽最后一口气,他也会感恩的,因为他知道:此乃我的乳母,也是我们的永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