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空军这回算是把脸丢到国际舞台上了。4月29日深夜,4架号称“欧洲最强”的阵风战机在克什米尔上空耀武扬威,结果巴基斯坦的歼10CE一升空,印度飞行员连导弹都没敢发射就掉头逃窜,连带地面哨所都被巴军端了好几个。更魔幻的是,印度军方24小时内直接把指挥空战的空军中将SP·达哈尔撤职,上演了一出“打不过就换人”的神操作。


这事儿要从印度的“阵风神话”说起。过去几年,印度媒体把阵风吹得天花乱坠,什么“隐身性能堪比歼20”“吊打中国三代半战机”,结果现实狠狠打了脸。歼10CE装备的中国造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240公里,比阵风的140公里远了整整100公里,配合射程150公里的霹雳-15E导弹,直接实现“先发现、先开火”的碾压。更绝的是巴基斯坦的防空体系——红旗7、红旗16、红旗9组成的立体防空网,加上ZDK-03预警机,印度战机刚起飞就被盯得死死的,这仗还怎么打?

被撤职的达哈尔中将估计肠子都悔青了。他上任才7个月,就因为阵风战机的拉胯表现成了背锅侠。但这根本不是指挥问题,而是装备代差的降维打击。印度花88亿欧元买的36架阵风,本来想当南亚制空权的王牌,结果法国人吹嘘的“多功能优势”反倒成了致命伤——既要能对地攻击又要能上舰,气动布局搞得四不像,近距离格斗时弱点暴露无遗。反观专为空优而生的歼10CE,机动灵活性直接碾压,在克什米尔这种山地环境更是如鱼得水。


印度军方这波“挥泪斩马谡”的操作,反而暴露了内部更大的危机。就在空战前夕,北方司令部的卡马尔中将刚因为拒绝执行对巴军事行动被解职。现在两员大将接连落马,摆明了莫迪政府内部在印巴问题上的分裂——有人想趁机煽动民族主义情绪,有人则怕玩火自焚。但拿空军中将当替罪羊实在拙劣,毕竟下次空战再输,难不成要把国防部长也撤了?

巴基斯坦这回可是扬眉吐气。20架歼10CE配合枭龙战机,直接把印度空军的遮羞布扯得干干净净。对比双方作战体系更是高下立判:巴军全套中国装备数据链畅通无阻,而印度阵风配俄罗斯S400的混搭风,怎么看都难以兼容,更别说印军的后勤指挥系统本就混乱不堪。难怪5月1日巴总理夏巴兹会见中国驻巴大使姜再冬时腰杆挺得笔直,特意感谢中方“推动南亚和平稳定”——这话翻译过来就是:有中国装备撑腰,咱们不怕印度掀桌子!

中美两国的表态也耐人寻味。中国呼吁印度保持克制,共同妥善处理分歧,强调对“恐袭事件”要有公正调查。而美国务卿鲁比奥一边敦促巴基斯坦“调查袭击”,一边跟印度打包票要“美印共同反恐”,还暗示克什米尔恐袭与巴基斯坦有关,要求巴方“配合印度调查”。这套拉偏架的操作,彻底暴露了华盛顿的地缘算计——毕竟能帮美国围堵中国的印度,可比巴基斯坦的价值高多了。

这场空战的最大赢家非中国军工莫属。印度重金打造的阵风机队,在中国雷达和作战体系面前就像“裸奔”;而巴基斯坦用中国装备构建的防空体系,已形成碾压级优势。当然,巴铁拥有核武器也是印度不敢贸然行动的重要原因。至于印度撤职空军中将的离谱操作,倒让我想起他们国产航母的段子——问题解决不了,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只是不知道下次印巴空战,印度还找得出几个中将当替罪羊?


这场较量撕开了印度军事扩张的遮羞布,也让全世界看清了中国军工的实力。当印度还在靠“万国牌”装备撑场面时,巴基斯坦的中国血统防空体系已经让南亚天空变了颜色。更讽刺的是,印度花天价买的阵风战机,在实战中连歼10CE的雷达都躲不过,这到底是装备不行,还是人不行?或许两者都有,但最受伤的,还是那些被当成政治牺牲品的印度士兵和民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