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省油、耐用、可靠”这三个词放在一起。
第一时间,我们可能都会想到——丰田汽车。
但有意思的是,真到了掏钱买车那一刻,却有不少人,悄悄把目光投向了“大众”。
而且不光是年轻人,连一些开了几十年车的“老司机”,也开始倒戈。
譬如数据显示——
2024年,大众品牌在华总销量超过了290万辆,而丰田呢?只有155万辆的样子!
这就让人犯嘀咕了:
一个出了名“开不坏”,一个却总被吐槽“修不起”——为啥不是丰田一边倒地赢?
答案,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
谈及这个话题,咱们不妨先搞清楚:丰田和大众,究竟哪儿不一样?
这对于我们理解这个问题,会有巨大的帮助。
先说丰田汽车。
它家的车型,大多数采用的是自然吸气发动机+CVT变速箱的组合。
高配车型则会再加上一台电动机,配合E-CVT变速箱——
马力大幅提升,油耗进一步降低,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双擎”。
这套系统确实成熟,也确实稳定。
但也不是没有问题——颗粒捕捉器容易堵塞、刹车调校偏软、整车价格偏高,都是客观存在的槽点。
当然,贵也不是没有理由。
毕竟,这套混动系统已经打磨了十几年,稳定性和可靠性,经过了时间的考验。
说白了,如果你只是想开个车,按时保养,不想学习什么修车知识,那丰田确实是一个“省事”的选择。
不过,也不能说丰田就“永远不坏”了。
近年来CVT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个别车型的故障率也在悄悄上升——只是还没到“双离合”那个级别而已。
再说省油,丰田过去确实领先,但如今这个优势也在慢慢被削弱。
因为涡轮增压技术、双离合变速箱的普及,已经让不少油车的油耗表现,优于丰田传统的部分车型了。
并不像过去那样,具备压倒性的优势。
当然,到混动领域就不一样了。
得益于动能回收和电机的加持,油车再怎么省,也比不上丰田成熟的混动技术。
但有利也有弊,成熟的对面,就是保守。
保守到直至如今,丰田的动力系统都还很羸弱——零百加速惨不忍睹,操控方面非常普通。
再说大众。
如果说丰田是“稳定压倒一切”,那大众就是典型的“敢赌,敢卷,敢翻车”。
在动力系统上,大众是另一个极端。
低端车型大量采用干式双离合变速箱,中端用湿式双离合,高端则是采埃孚的AT变速箱,全系基本都搭配涡轮增压发动机。
这套组合的优点非常明显:
动力响应快,加速更直接,尤其在城市通勤时踩一脚就走,开起来爽快;
涡轮介入时间短,扭矩释放早,起步提速比丰田那套“慢吞吞”的CVT更有劲;
工况调校激进,部分车的账面油耗甚至低于丰田的自吸车型。
但问题也摆在那儿——干式双离合的通病很真实:低速顿挫、热衰减、寿命短。
很多人开个六七年、跑到八九万公里,就得开始琢磨修不修、值不值得修的问题。
所以大众的标签很明确:动力好、操控强、驾驶感受好,但可靠性一般。
听上去似乎各有千秋,但为什么更多人偏偏喜欢“大众”呢?
很核心的原因,其实就一个词:“懂人”。
譬如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众就在琢磨——“中国人到底想要什么样的车?”
从最早的桑塔纳开始,考虑到早期的中国道路一般,就故意加高了底盘,提高了通过性;
考虑到中国人对舒适性要求高,后来还加长了轴距…
说白了,就是亲近中国人,研究中国人。
而这种“做特供、懂本地、拼诚意”的传统,直到今天都还在延续。
你想要加长轴距?行,速腾、迈腾统统给你加。
你觉得隔音差?行,新款马上换更厚的玻璃和更多隔音棉;
你觉得配置太抠?那就在中低配里加些东西。
一句话,大众是你一抱怨,它就能给出反馈的那种品牌。
而丰田呢?
它的理念一向是“全球统一标准”。
车型是全球车型,动力系统是全球系统,内饰也是全球统一风格。
换句话说:你爱买不买,我不改。
也正因如此,自然就卖不过大众了。
同时,人家大众也不是吃素的——
本身底盘操控就很好,现在空间、配置、内饰还上去了!
你丰田还在吃老本,怎么可能玩得赢大众呢?
总的来看就是,买车这件事,从来不只是“技术选项”,更是一种“人性判断”。
有的人图稳定,有的人图体验;
有的品牌坚守标准,有的品牌靠近市场。
谁对谁错,不重要,但很现实的一点是——站在用户这边的,往往就能赢得市场。
大众之所以能获得更多人的青睐,其实就是做好了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