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派了两支航母战斗群去打胡塞,原本以为分分钟就能搞定。

结果没想到,不但没打赢,反而自己先出事了。

上亿美元一架的舰载机接连掉海里,航母还差点跟商船撞上。

现在红海成了美军的泥潭,越动手,越是脱不了身了,这底怎么回事?

胡塞武装没几架飞机,也没大型军舰,却让全球最强海军两支航母战斗群焦头烂额?

美军舰载机不是被打掉,而是自己掉进海里,还一连两次!

美军到底怎么了?是战术失误,还是系统崩溃?

红海局势,揭开了美国军力另一面真相。



两支航母战斗群、上百架舰载机、几十艘战舰,美国在红海拼尽全力,想用最强军力震慑胡塞武装。

但现实狠狠打了脸:不仅胡塞越打越凶,美国航母还连续出事。

一架F/A-18战机在毫无敌火干扰下直接被甩进海里,连牵引车都没能幸免。



这不是第一次了。

另一架同型号舰载机,也在一次紧急规避中失控坠海。

至今都没能打赢胡塞,却已经搭进去两架战斗机,近亿美元打了水漂。

美军想靠存在感压住胡塞,结果却深陷红海,越打越乱,越救火越烧身。



美国海军的一则通报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杜鲁门号航空母舰上的一架F/A-18E“超级大黄蜂”舰载战斗机,不是在战斗中损毁,也不是因敌方火力击落,而是在一场“操作事故”中坠入了红海。



美方对此的表述非常简略,仅称这是一场“拖曳事故”,战机在舰上准备过程中不慎坠海。

这种模糊不清的说法,并没有打消外界对事故背后真相的疑问,反而引发了更多猜测。



有美国媒体援引匿名官员的话称,事故发生时,杜鲁门号航母正在进行规避机动。

也就是俗称的战术漂移或大甩尾。

这是一种在遇袭时为了规避导弹打击而采取的紧急操作。



但当时,这架F-18战机尚未起飞,正在由牵引车拖向升降机。

结果航母突然大幅转向,导致飞机和牵引车一起滑出甲板,坠入大海,泛起了一朵价值7000万美元的水花。



巧合的是,就在同一时间,也门胡塞武装发布声明称,他们刚刚对美国航母舰队发动了导弹和无人机袭击。

从时间线推测,极有可能是这场突袭促使美舰紧急规避,而这一规避动作最终导致了舰载机坠海事故的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美军第一次在红海因“非战斗”原因损失战机。

就在几周前,另一架同型号F/A-18E舰载机也发生坠海事故。

据报道,那一次是因为执行高难度飞行规避动作时发生了控制失误。



杜鲁门号航母此前还曾与一艘商船发生碰撞,导致舰体受损。

虽然事后进行了维修,但航母是否完全恢复战斗状态,仍然存疑。

短短几个月,美军接连发生多起舰机事故。



反映出其航母打击群在红海地区持续高强度作战背景下,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舰员长时间高负荷值勤,设备维护困难,轮换滞后,使得人为失误的几率不断上升。

本次事故发生的背景是,美军为了遏制胡塞武装,已先后向红海部署了两支航母战斗群。

原本美方希望以强大海上力量震慑对手,保护红海航道安全,保障国际商船正常通行。

但现实却并不如预期顺利。



胡塞武装采取的战术与传统军事力量不同,他们利用大量低成本无人机、巡航导弹和自杀式无人艇,展开突袭。

这类攻击方式虽然技术水平不高,但胜在隐蔽性强、频率高,让美军防不胜防。

更关键的是,胡塞的这些攻击工具成本极低。

而美军为了拦截它们,却要动用数百万美元一枚的防空导弹,甚至派出舰载机升空巡航。

结果就是高打低、成本倒挂,每次防御都要付出高昂代价。



胡塞武装也在不断改进战法,不再局限于一两架无人机骚扰。

而是通过多波次、多方向的饱和攻击,让美军防线疲于应对。

他们还试图通过分析美军舰载机出动规律,掌握其夜间执勤的薄弱时段,以此发起更有杀伤力的袭击。



美军自身也显得越发被动。不但接连出现舰载机坠海、舰体受损等事故,还被迫从本土和其他战区调集更多兵力增援红海。

第二支航母战斗群的抵达,本应成为“扭转局势”的关键。

但截至目前,并未见到显著成果。



反而在这种高密度部署下,舰员疲劳、装备出错的情况更加频繁。

胡塞武装并未因美军加强部署而收手。

他们更频繁地向国际社会展示攻击效果,包括拍摄袭击后的视频,公布导弹命中目标的画面。



这种舆论宣传,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方的威慑力。

值得关注的是,这场海上冲突并不只是影响美军本身。

随着胡塞频繁对红海水域发动攻击,多国商船也成为“池鱼之殃”。



为了避免遭袭,不少商船不得不绕行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幅增加航程与运输成本。

不仅如此,保险费用上涨,国际物流延迟,对全球贸易链也造成了显著冲击。

美军虽部署航母意在“护航”,但实际并未有效恢复航道安全。

反而因局势迟迟无法平稳,红海逐渐成为全球航运的“高风险区域”。



在这种局势下,美国方面也曾尝试寻求“降温”。

分析人士指出,这种互不信任的局面,使得美军在红海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撤军可能被视为失败,继续驻守又代价高昂。



除了红海战局,美国在其他方向的表现也引发外界关注。

例如在中美贸易战中,美方曾高调挑衅,希望迫使中方让步。

但最终却不得不频频改口,希望进行所谓谈判。

这两场看似不相干的冲突,在处理方式上却惊人一致:

先是强硬出击,随后遇阻,再试图缓和,却因缺乏诚意难以为继。

可以说,从中东到太平洋,从军事到经济,美国都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

实力尚在,但意志力与战略统筹能力下降,导致行动效果常常与初衷背道而驰。



本次杜鲁门号舰载机坠海事件,也许只是又一起“操作事故”,但它真实反映出美军如今在高强度海外部署中面临的疲态。

也许,真正值得担忧的不是一架飞机的坠落,而是整个战略系统的摇摆不定。

随着局势发展,美军如何调整战略,是否能有效恢复红海航线安全,还需要持续观察。



但可以肯定的是,简单靠增加军舰数量、强势喊话,恐怕已难以奏效。

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红海将是美军实力与局限的一个真实缩影。

也是全球博弈格局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前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