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为,增程车,其实就是插混的一种。
因为都是既能充电,又能加油,没什么本质区别!
可真开着跑一趟高速,就会发现:这俩东西,压根不是一回事!
不仅续航逻辑不同,驾驶体验也完全两样,甚至有时候,直接影响到你对车的整体满意度。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两者的差别到底多大?普通人该怎么选?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个问题。
谈及这个话题,大伙有所不知:
表面上看,增程和插混似乎是一个逻辑——
但真要深挖到动力模式上,两者其实差得远了去了。
先说插混。
插混车,本质上还是一台油电结合的车。
它设计得很复杂,可以灵活切换好几种驱动模式:
有电的时候,可以纯电驱动,起步安静平顺;
电量少了,可以发动机介入,双重动力行驶;
完全没电了,也能靠燃油直接驱动车辆,和传统油车没太大区别。
简单来说,插混就是电和油都能直接推动车轮,谁方便用谁。
而增程,就完全是另一种思路了。
增程车的结构相对简单,只有电机负责驱动。
发动机从头到尾,都只干一件事:发电。
有电的时候,当然用电机跑;
没电了,发动机也不是直接推动车,而是变身“发电站”,
先把汽油烧成电,再供给电机继续向前。
说得直白点:
增程车本质上还是一台电车,只不过背着一个移动充电宝。
这个差别,听着也许不算什么;
但一旦跑上高速,区别就立马爆出来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方面,增程式电车,虽然能加油发电,但它最终的驱动方式,始终是靠电机。
说白了,人家插混是直接把发动机,拉到前面推动车轮;
而增程车,是发动机先发电,再用电机带动车辆,中间多了一个能量转化的过程。
别小看这个“多转了一圈”,
我们都知道,任何能量转化都是有损耗的。
油烧成电,再电推动车,中间这一来一回,白白损失掉的能量,谁来补?
答案就是:你的油钱。
所以,很多增程车在电池没电、靠发动机单独发电撑着跑的时候——
油耗表现,往往比传统燃油车还高出一大截!
另一方面,发电功率也是个大坑。
别以为发动机再发电就没事了——它发的电,够用才行啊!
拿理想L7举个例子:
它的增程器发电功率大概是113kW;
可整车的系统总功率,是多少?330kW!
什么概念?
满载极限加速的时候,哪怕你把发动机榨干了,也只能提供三分之一的能量。
剩下的,只能靠电池硬撑。
那问题来了——
如果电池还有电,那还好说,可以双管齐下,输出够爽;
可一旦电池也快见底了呢?
你会发现,车像是突然得了贫血症,速度慢得吓人,想提速都费劲。
甚至有些增程车,在连续高速巡航、高速超车时,会明显感到动力衰减,整台车绵软无力。
那种感觉,说直白点:
就像你急着赶路,结果背着个快没电的充电宝,还指望它给你手机供电。
又慢,又焦虑,又无奈。
这,就是增程在高速上的最大软肋。
所以,给大家的建议就是:
选车之前,别只看能不能加油、能不能充电。
更重要的是,想清楚你真正的用车场景,到底是什么。
如果你的用车环境,平时通勤占九成,每天上下班30公里以内;
周末最多就是城郊短途,高速出行一年就一两次…
那么增程车,完全够用。
毕竟,大部分时候,增程就是一台地地道道的电车。
充电方便,电驱顺滑,还能免去纯电续航不足的烦恼。
真要跑高速,也不是不能用,只是油耗高点,动力肉点,咬咬牙也能忍过去。
可如果你的用车需求是:
经常跑长途,高速频率高,偶尔还要满载出行。
那劝你一句,插混,才是更靠谱的选择。
因为插混本质上就是“油电双保险”:
有电时,体验纯电顺滑;
没电时,发动机顶上去,动力直接,不掉链子。
特别是在高速巡航、频繁超车、载人载物时,插混的直驱优势,体验比增程好得多。
当然,事情也不是那么绝对。
如果你更在意整车的舒适性,在意冰箱彩电大沙发,且对油耗不在意,也不会跑到电池没电的时候。
那么,增程车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对此,大家一定要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