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档,漫威新片《雷霆特攻队*》热映,作为《美国队长4》等一系列“复联4”时代后N连扑的新作,据猫眼专业版数据,影片上映5天,目前票房不足8000万元,市场表现相对一般,此次漫威的新英雄团队打造得如何?漫威宇宙“失灵”了吗?
五一档新片票房榜暂居第三,“失败者联盟”失败了吗?
《雷霆特攻队*》讲述了一群昔日反派摇身一变成政府任务执行者,影片试图以“杂牌军逆袭”的故事重塑漫威英雄叙事,集结了冬兵、叶莲娜、美国密探等边缘角色,聚焦其“被政府利用—反抗阴谋—自我救赎”的成长线,并试图通过群像塑造与黑色幽默打破超英电影的刻板印象。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影片上映5天累计票房不足8000万元,预测总票房仅1.04亿元,位列此次五一档新片票房榜第三位,票房逊于《水饺皇后》以及《猎金·游戏》。
《雷霆特攻队*》的亮点在于对“失败者”人性的挖掘。例如,叶莲娜的孤独与亲情渴望、红色守卫的蠢萌热血、美国密探的暴躁冷幽默,均跳脱了传统超英的“完美人设”。然而,角色深度的提升并未完全转化为观众共鸣。反派哨兵的塑造被批“压迫感不足”,最终以“话疗”收场的剧情更被指潦草。此外,团队协作与嘴炮喜剧的风格虽致敬《银河护卫队》,却因缺乏滚导式的创意而显得平庸,被观众称为“低配复联”。
导演试图以《美国队长2》式的谍战风格与心理惊悚元素突破漫威套路:开场混战干净利落,冬兵公路追逐戏重现“美队”系列动作美学,结局“入侵脑细胞”的密室逃脱式设计亦显新意。然而,这种转型并未完全成功。文戏占比过高导致节奏拖沓,而“省钱式”小规模动作场面难以满足观众对漫威大片的期待。
不难发现的是,中国观众对漫威的“审美疲劳”已成不争事实。一方面,影片延续了漫威近年“边缘角色集结”的套路,冬兵、二代黑寡妇叶莲娜等角色虽在粉丝中有一定认知度,但对普通观众而言缺乏吸引力。
另一方面,五一档竞争激烈,《水饺皇后》《哪吒2》等国产片凭借合家欢属性与IP余温抢占市场,而《雷霆特攻队*》夹在动画电影与本土喜剧之间,定位尴尬。
此外,漫威近年口碑下滑的连锁效应显著:从《蚁人3》《惊奇队长2》到《美国队长4》,观众对“公式化叙事”与“彩蛋依赖症”的抵触情绪持续发酵,直接影响了新作的票房转化。
漫威“失灵”背后,宇宙模式的困局与观众觉醒
《雷霆特攻队*》的遇冷不仅是单一作品的失利,更折射出漫威宇宙模式的系统性危机。
漫威凭借“连续剧式电影宇宙”统治全球票房十余年,但第五阶段以来,过度依赖IP联动与彩蛋铺垫的弊端日益凸显。新作《雷霆特攻队*》需为《黑寡妇》补全叶莲娜人设、为《复联5》埋线,导致叙事负担过重,普通观众因“补课成本”过高而却步。与此同时,漫威未能打造出如钢铁侠、美队般的新顶流角色。
此外,中国观众对好莱坞大片的祛魅加速了漫威的颓势。《流浪地球》《独行月球》等国产科幻以本土化叙事与技术突破抢占市场,而漫威仍困于“3个笑点+2个彩蛋”的陈旧公式。
《雷霆特攻队*》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漫威的挣扎与阵痛。若继续依赖IP透支与数据泡沫,恐难逃“宇宙崩解”的命运;若能回归“讲好故事”的本质,聚焦角色创新与叙事突破,或可重获生机。正如影评人所言:“当观众不再为套路买单,电影人该思考的不仅是票房,更是如何让英雄真正‘复活’。”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李艺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