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读了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一文,知晓段祺瑞这个名字的。“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这些经典语句,我至今都是倒背如流。因此,我一直认为是段祺瑞命令卫队枪杀了北师大刘和珍等爱国学生,一手制造了“三·一八”惨案,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刽子手。


但我的认识与客观事实是有些出入的。后来我了解到了事实真相,1926年3月18日年爆发了“三·一八”惨案,军警枪杀了刘和珍爱国请愿学生时间发生在段祺瑞执政期间,震惊中外,是段祺瑞人生的最大污点, “三一八”惨案直接导致了段祺瑞执政府的垮台,皖系北洋军阀集团也因此不复存在。由于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一文选入高中课本,每一个读过高中的人都深刻地记住了段祺瑞这个恶名。诚然,不论是什么情形,发生这样事情,作为国家元首都是难逃其咎的。不过,至今还没有发现详实可靠的证据证明此事是段祺瑞指使或者默许的。惨案发生后,他随即赶到现场,向死者长跪不起,之后又作出严厉处罚凶手的指示,并决定终身食素以示忏悔,至死都没有食言。可惜,我的老师没有告诉我们这些,我当教师时也没有将这些告诉我的学生。

其实,段祺瑞一生并非一无是处。梁启超对他的评价是:“其人短处固所不免,然不顾一身利害,为国家勇于负责,举国中恐无人能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章士钊和毛泽东谈起段祺瑞,毛泽东呵呵一笑说:“有功有罪,已经化敌为友了嘛。”

客观的历史记载,段祺瑞(1865—1936),原名启瑞,字芝泉,晚号正道老人,安徽肥西县人。民国时期政治家,皖系军阀首领,“北洋三杰”(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之一,号称“北洋之虎”、“六不总理”。他还是中国现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担任过中国第一所现代化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总办。他帮助袁世凯训练北洋军而后以此纵横政坛十五载,一手主导了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的内政外交。有“三造共和”的美誉,后来因宠信徐树铮,迷信武力统一,为直系击败而下野,曾借助与张作霖和孙中山的三角同盟而短暂复出,但因失去实际权力而成为摆设。曾六次主政民国政局,1916年至1920年先后任中华民国代理国务院总理、政事堂国务卿、三次国务院总理,1924年11月中旬,冯玉祥、张作霖、段祺瑞在天津举行会议,决定组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以段祺瑞为临时执政。11月24日,段祺瑞就职典礼在北京铁狮子胡同陆军部旧址执政府办公处举行。《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乃将总统、总理合一,规定临时执政兼有二者之权力,至1926年4月20日,为该时期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


有史家这然评价段祺瑞,一生清正耿介,颇具人格魅力。事实上,段祺瑞为人确有不少优点,不贪污肥己,不卖官鬻爵,不抽大烟,不酗酒,不嫖娼,不赌钱,赢得了“六不总理”的美名。特别是他爱国拒绝当汉奸一事,值得后人称道。他的清廉拒贿更是令人敬畏。

段祺瑞一生没有购置过一处房产和地产,甚至连合肥老家也没有一处住房。这在民国初年的军阀政客中是绝无仅有的。他在北京一直是租着房子生活,直到袁世凯以送套房子给他养女的名义(段在原配夫人吴氏过世后,娶了袁世凯的养女张氏为妻),送给了段家一栋房子。这栋房产的原房主是与袁世凯打牌输了四十万大洋,才把房子抵押给袁世凯的,可没给房契。等袁世凯一死,房主的儿子拿着房契来找国务总理段祺瑞,要收回房子。段祺瑞见人家手中有房契,二话没说,带着一家人搬了家,这栋房子只住了两年。后来段祺瑞到天津、上海,都是租房而住。段祺瑞的父亲段从文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一生种田,段祺瑞一直保持农民本色,勤俭节约。下台移居天津后,段祺瑞想方设法节省开支,家里的每一笔开支他都要亲自过问。他的每日三餐基本都是米粥、馒头、素菜,四季衣着全是布制,仆人的数量也一降再将。由于人手不足,他和夫人姨太太们经常要亲自做些简单的家务。1926年6月,段祺瑞欠黎元洪7万元,后因无力偿还被黎告上法庭,段祺瑞虽然输了官司,却获得了人格上的大胜,因为此事足可说明段祺瑞在执政期间清廉如水!他若是贪婪,凭他手中的权力,不要说一栋房子,拥有100栋大宅院也不再话下,何至于一生租房居住?不要说7万元,获取7亿元,70亿元也不在话下,何至于欠账成为被告?另外,段祺瑞为官清廉还表现不以权谋私上,段祺瑞家规很严,夫人和姨太太都不允许干预公事。段的一位姨太太想替老妈子的亲戚谋个差事,段祺瑞一听就气歪了鼻子(段祺瑞在生气的情况下鼻子会歪),怒斥道:“你想买官吗?得了人家多少钱,快说!”并一再声明卖官鬻爵的事情自己绝对不会做。其子段宏业吴氏所出,从小寄养在亲戚家,十几岁才回到段祺瑞身边,由于此前缺少良好的教育,所以文化水平不太高。段祺瑞的下属有不少人劝段给其子在军政部门安排个职位,段死活都没有答应,他认为年轻人应当依靠自己,不应当依靠老子,应当从最底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没有历练就从政做官。其胞弟段祺甫来京求长兄给自己谋个一官半职,被段祺瑞一口回绝,对他说:“你不适合做官,还是给你一笔钱,回家做个买卖吧。”让其自食其力,养家糊口。

作为一国军政首脑,权力达到了顶峰,可谓是威震朝野、权倾一时,自然给他送礼行贿的人成群结队,挖空心思。但段祺瑞从来不“笑纳”,“雅贿”也好,“俗贿”也罢,一律拒之门外,不讲丝毫情面。大家都知道无论采取什么手段,段祺瑞都是“油盐不进”、“不解风情”;不管是什么人给他送礼,他都概不接受。只是逢年过节时,按照习俗,给段祺瑞送礼的人更是络绎不绝,段祺瑞只是偶尔遇见最亲近的下属和友人送来礼物、却之不恭时,才会在礼物中挑选一两样最不值钱的东西留下,余者则悉数退还。封疆大吏江苏督军齐燮元很想巴结段祺瑞,他不相信段祺瑞不收礼,认为要么是礼太轻了,段不屑一顾;要么是送礼方式不够“艺术”,段面子上过不去,不好接受。他多次行贿段祺瑞都没有成功,于是他就和段玩了一次“雅贿”,送给段一件镶嵌着种种珠玉宝石的屏风,五光十色,非常珍贵,价值不菲。家里人都喜不自禁,盼望段能收下它。谁知翌日一早,段只瞧一眼,就立即派人将屏风还给了齐燮元,完璧归赵。东北王张作霖曾经给段送来一些东北特产,其实并不值钱,目的只是套近乎。但段死活不肯收,最后在张作霖副官一再恳求下,才勉强收下两条江鱼。只有一次例外,段祺瑞将别人送的礼物照单全收,那便是冯玉祥送来的一个大南瓜,因为段非常喜欢,又实在没有办法把南瓜再切一半还给冯玉祥。


1934年春,段祺瑞胃溃疡发作,引起胃部出血,被送进医院,体质日衰,家人劝他开荤,以加强营养,但被他拒绝:“人可死,荤不可开,我已承诺终生忏悔,不可变改。” 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病逝时,因其一生廉洁朴素,身无余财,还留下一大笔的欠款,再次被人告上法庭,令人嘘叹不已。作为一个军阀出身的人,能做到如此清廉拒贿,在物欲横流、无官不贪的民国时期,他是个官场的另类。实在是难能可贵。作为唯物主义者应当一分为二看待历史人物段祺瑞,还他一个公道。

话又说回来,段祺瑞这样的人都能做到清廉拒贿,当今的党员干部更应该做到清廉拒贿,更能够做到清廉拒贿。

2016年8月29—30日初稿于市政协文史委办公室


作者简介


贡发芹,笔名亚鲁、贡晖,高级中学语文教师,三级律师。安徽恒维律师事务所律师,安徽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安徽散文家协会副主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