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象山以“青年与海·一起去2050”为主题,深度参与杭州2050大会。通过“科技感+当地文化+青年社交”的多元融合,象山展示了海洋科创、海洋文旅、海洋治理的创新实践,并向全球青年发出象山“海洋合伙人”邀约。


青年代表着希望和未来。大海象征着勇气和梦想。2022年,象山参考美国奥斯汀“西南偏南”和杭州2050大会,立足本地海洋特色,推出“青年与海”人才主题活动,搭建自由开放的舞台,吸引青年人才“奔赴山海”。

三年来,“青年与海”联动内外资源,不断迭代升级,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如今,“青年与海”教科人一体化改革成为象山高质量发展的首位战略与长期政策,越来越多的“弄潮儿”通过“青年与海”看见象山、爱上象山、扎根象山。

开放舞台——激扬青春梦想

“深海有光”“聆听大海的声音”“深海药源寻宝”……4月26日,在杭州2050大会“新生论坛”上,浙江瀚陆海底系统工程技术公司总经理翁利春受到一个个“诱人有趣”的启发,不断打开新思路,与大家分享了自己“海底炼金炉”的故事。


翁利春是90后青年企业家,多年从事深海探测取样装备研发。2024年他在象山成立浙江瀚陆海底系统公司,建设宁波院士工作站,加盟“青年与海”城市合伙人。

“这次有机会走上更大舞台,分享深海矿产开发,与大家聊合作谈发展,感觉很有价值。”在翁利春眼中,海洋广袤而神秘,处处蕴藏着机会。象山独特的海洋资源和一流的营商环境,使他“如鱼得水”,毫不犹豫地带着装备和技术扎根海边。

青年是主角,海洋是舞台。“青年与海”呈现的是一个自由开放的舞台,体现的是一个城市的张力,期待的是海洋经济与人才科技的同频共振。


白天,背着双肩包的青年创业者、学者穿行于各会场,新产品、新创意、新观点不断涌现;夜幕降临,沙滩音乐、喜剧魔术等新场景轮番上演,搭建起年轻人放松交流的平台;松兰山万人草坪“鲸夜show”惊艳四方,数百架无人机绚丽表演,展示着人才与城市共振、热爱与向往同行……这是去年9月20日至27日“青年与海”人才科技周的一幕幕生动场景。

过去三年,象山连续举办“万物开源”海洋双创大会、“青年与海”创新创业大会、“青年与海”人才科技周等活动,融合会议、赛事、发布、展览、节庆及走访体验等形式,向全球人才抛出橄榄枝,用最高规格礼遇各方人才。


在象山,像翁利春一样,通过“青年与海”与象山结缘的人还有很多。90后创业者范景润常年在海边城市奔走,最终带着波浪能发电技术落户象山,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壁挂式波浪能发电设备顺利下海发电;乡村运营人梁哲锋被象山所吸引,投资8000万元建成“三个月亮”主题海岛民宿,将古渔村打造成高品质民宿酒店,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美学设计迅速出圈……

“象山不缺海洋资源,缺的是智慧和资本的加持 。”象山县委主要领导提出,推出“青年与海”人才主题活动,就是为广大青年才俊搭建一个施展抱负、成就梦想的平台。象山希望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奔赴山海”,努力重塑“老渔船、小海鲜”的传统印象,迭代更新为“新经济、大花园”的发展愿景,从千帆竞发的渔业大县向万物开源的海洋强县加速跃迁。

多元赛道——释放青春活力

今年,“青年与海”品牌尝试走出象山,锚定海洋科创、海洋文旅、海洋治理赛道,深度嵌入2050大会“新生论坛”“探索空间”“热带雨林”等板块,立体化呈现“青年与海”双向奔赴的创新势能。


海洋,对年轻人有着天然的吸引力。“青年与海”是活力与希望的代名词。汇聚人才势能,激发创新活力,为人才摆擂台、搭舞台、建平台,这些年,象山下足了功夫。

2022年,“青年与海”人才主题活动设置了海洋科创、海洋艺术、海洋运动、海洋环保四个板块,尤其是“一会一赛一项目”海洋科创板块,主题独特而鲜明、形式酷潮又多样。

2023年,迭代升级举办中国(象山)海洋论坛暨“青年与海”创新创业大会,以“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为主题,突出“海洋味、年轻态、未来感、国际范、社会化”,聚焦海洋科创·八仙过海计划、海洋艺术·神笔马良计划、海洋运动·哪吒闹海计划、海洋生态·海上两山计划、海洋生活·潮玩象山计划五大板块,高规格搭建产学研政金交流合作平台。


2024年,“青年与海”人才科技周聚焦海洋科创、海洋文旅、海洋生态三大赛道,特别是海洋经济高层次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大赛,覆盖海洋新材料、海洋新能源、高技术船舶建造、现代渔业、海洋信息等领域,“含新量”和“含金量”十足。

建好人才“蓄水池”,凝聚发展“源动力”。象山围绕“才能兼备、余生有幸”八大海洋产业链需求,绘制“产业引才热力图谱”,落地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20个,配套专项扶持资金超3000万元。从范景润团队斩获全球波浪能转化效率冠军,到“青年与海”设计联盟吸引哈佛学子参与海岸线改造,象山以“万物开源”的胸襟拥抱新生力量。深化创业创新大赛、创业集市、创业沙龙等载体建设运营,以“创业带动就业”。今年一季度象山新增就业3300人,同比增长39.65%,就业指标完成率居全市首位。


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21年底谋划并实施“青年与海”计划以来,象山不断完善顶层设计,持续优化人才生态环境。围绕“引育用留”关键环节,创新搭建“136”人才工作体系,形成“1+6+N”人才政策框架,建立“3+365”人才活动运行机制。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2022年自主申报入选国家级人才2人,打破12年无自主培育国家级人才的僵局;2023年入选6人,创历史最好成绩。按照人才规模占常住人口比例计算,象山人才密度在宁波排名第二。

近三年,象山青年大学生引进数保持两位数增长,增幅居全市前列。开创性评选“海洋强国青年科学家”,发布《未来独角鲸榜单》和《未来独角鲸捕手榜单》,海洋经济强县地位不断夯实,“青年与海”相关做法被中组部《组工信息》刊登,获评宁波组织系统创新实践十佳案例、宁波市“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第二批最佳实践案例。

多维链接——共创青春未来

青年人是一个区域的竞争力和未来。美国学者埃米·韦布曾在“西南偏南”大会说,如果你不行动,你将失去塑造未来的能力。

伴随DeepSeek、宇树科技的爆火出圈,在“杭州六小龙”现象的刺激下,各地开启新一轮“抢人”大战。


如何持续不断地吸引优秀人才?象山的解法是大力实施“青年与海”创新攻坚行动,链接资源、破除壁垒,建立健全鼓励创新、保护创新、支持创新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打好人才工作组合拳,深化人才生态增值化服务改革,吸引更多青年人才奔赴山海、共创未来。

其实,这些年象山围绕深度“讨好”青年人才,打造“青年与海”品牌,尽力做到事无巨细。小到高中生,连续两年举办“世界再大,象山是家”礼遇高中毕业生活动,为他们组织盛大的“青春派对”;广至“六子生态”,不断完善人才关心的“位子、票子、房子、孩子、圈子、面子”等方面政策措施,构建一流人才生态。


据介绍,今年象山将着力链接一批高水平大学、打造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引育一批高层次人才、引进一批耐心资本、营造一域良好创新生态。努力实现引育领军及以上人才5名,落地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项目20个以上,新增来象大学生2.7万人,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3.2万人。省市级企业研发机构累计突破25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家,实现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以上。

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踪家峰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认为,可以用三个“放”概括城市如何吸引和留住青年人才。一是“开放”,即要对国内外开放,“城市的生命力在于开放和包容”;二是“放开”,对新事物,特别是人工智能和新质生产力等,要先立后破,先发展后约束,允许大胆地试,包容失败;三是放心让青年“折腾”,创造青年敢冒头、能冒头、敢为天下先的社会环境。


象山通过开放包容的“青年与海”品牌,融合创业者、投资者、高校以及政府资源,通过一个个精准举措,一项项务实措施,为象山的人才厚植成长的土壤,提供展示的舞台,也开辟了高质量发展的独特路径。

“青年与海”,链接未来。这是一个开明的计划,一个开放的舞台,一个未知的盲盒,一个持续的品牌。作为一项新生事物,“青年与海”是长期正确、但当前困难、同时不一定能马上显成效的工作。象山从未给“青年与海”设定最终去向,只为无限未来搭建舞台,满腔热忱迎接海内外青年才俊来象山书写更多“青年与海”的传奇,共同竞奔在海洋经济的浪潮之巅。

阅读更多:

来源:象山县传媒中心

作者:马振 方子龙 江涵 郑晨‍

一审:应霞艳

二审:方子龙

三审:赵菊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