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4日,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值此五四青年节之际,我坐公交汽车从渭南赶赴西安,拜鉴了“传世风华——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二十世纪中国画珍藏展”部分现场展览,精彩纷呈,感受颇深。
一个小时余,公交越过浐灞之交,进入新城。一路并肩的高楼与城墙,把古与今并置为多维长卷:左侧是钢筋水泥的垂直肌理,右侧是明代砖石的斑驳肌理。时间在这里不是线性的,而像中国画中的皴(读作:cūn)擦点染,浓淡相生、古今互映。进入东大街长安画派艺术中心的展览厅,迎面即是一幅宽大的主题海报:传世风华,沉稳而耀目,仿佛鼓声,在心中回荡。
策展人将一百余件珍藏作品编织成一部立体的二十世纪中国画史。许多经典,竟是首次离开恒温库房与公众相见——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像一次沉潜多年的史料解冻。
苍老精劲的木纹、层层叠叠的翠意,奔跑的马匹、流离的乡民、隐忍的黑白皴擦,方领悟他们笔下山川的“红”并非纯粹色彩,而是信仰的温度。此刻的我,是观众,更是后辈。艺术不应仅供案头玩味,还要有支撑时代的筋骨。凝视许久,耳畔仿佛响起延河水拍岸的声响,复又与前夜渭河之浪遥相呼应——河流纵横,似在提醒今日青年:你的画布,亦应当直面山河。
走出展厅,午后的阳光把西安城楼的暗红渲染得格外厚重。今日的我,无论身处摄影艺术行当,亦当秉持同样的信念:以专业的笔锋,回应时代的命题。若问五四精神如何续写?答案或许正潜伏在每个人一天又一天的奋斗里——静默而持久,如笔锋蘸墨,缓行于宣纸上。
在渭南返程的公交上,夕照向西,远山酡红。我合上展览图录,心生敬意。那些立于世纪转折处的画坛前辈,把个人的悲喜融进民族的脉络,我们今日凝望到的传世风华,正是他们一路披荆斩棘的青年所燃。倘若说他们已把最绚烂的色彩倾注纸上,那么未来的中国画卷,便需我们再添新层:既继承传统的骨,又敢破旧立新的魂。
谨以此篇,纪念前辈们不朽的丹青与不灭的青春。
顶部视频是全部的展览现场摄影作品,下面是精选的部分,使用尼康ZF微单数码相机+尼康Z28-400镜头,后期采用Lightroom CC暗房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