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的成才之路从来都不是轻松顺畅的。有人认为全红婵输给陈芋汐是因为裁判压分,也有人觉得是实力差距导致的,但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想必谁也没想到,在北京水立方,一场备受关注的跳水世界杯总决赛之后,竟然引发了如此热烈的讨论。
要聊这场比赛,得先从新规则说起。世界泳联推出了一项新规定,把原本分散在多天的比赛压缩到短短两小时内完成,预赛、半决赛和决赛无缝衔接。
当这个规则公布后,立刻引起了广泛关注。毕竟这对运动员的体能和心理素质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比赛中,陈芋汐一出场就展现出了惊人的状态,拿到了431.25分的高分,而全红婵虽然表现不俗,但最终以409.80分屈居亚军。
这分差看似不大,却也不小。更有趣的是,比赛结束后,网络上迅速掀起了热议,有人说裁判故意压低分数,还有人指出现场评分存在疑点。
从网上曝光的一些视频来看,这件事可能并不简单。特别是207C这个动作,全红婵和陈芋汐的得分相差了将近10分。
平时这样的分差确实少见。更让人疑惑的是,全红婵在半决赛中同样的动作只拿到了57.75分,这个分数落差实在太大。
因此,这个结果自然引发了许多网友的质疑。不过,仅仅指责裁判压分显然是不够全面的,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这场比赛最大的看点无疑是两位选手在新赛制下的较量。陈芋汐的表现堪称完美,连续拿下五个满分10分,技术水平令人叹服。
全红婵虽然有几个动作没有发挥到最佳水平,但整体表现依然可圈可点。然而,网友们注意到一个细节:两人入水时水花控制都很到位,但得分却相差较大。
这就引人深思了:到底是裁判组真的存在偏向性,还是评分标准中有我们不了解的地方?
要想真正理解这件事,还得深入探讨全红婵目前的实际状况。很多人喜欢全红婵,是因为她在东京奥运会上一鸣惊人。那时她身高只有1米43,体重不到35公斤,就像个小精灵一样。
这样的体型在跳水项目中确实有优势,转体快、动作灵活,水花还小。但人总会长大,这两年全红婵身高增加了7厘米,体重也涨了7公斤。
别看变化不大,但对于跳水运动员来说,这已经是巨大的差异。比如转体轴心,以前偏移2度都算多了,现在身体重心完全改变了。
再说说体能问题。新赛制下两小时内连跳三轮,对体能的要求非常高。陈芋汐正处于巅峰期,体重保持得很稳定,大约85斤左右。
而全红婵正处于发育阶段,体能储备明显不足,到了后面几跳时已经有些力不从心。难怪赛后全红婵感叹自己已经拼尽全力,最想做的就是好好吃一顿饭。
通过观看比赛视频可以发现,全红婵的入水冲击力比以前明显增大了。这是正常的,因为体重增加后,落水时的冲击力自然会变大。
如果把全红婵以前的招牌动作“水花消失术”和现在的表现对比,就能看出一些端倪——显然没有以前那么完美了。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陈若琳教练的一句话。她说其实“水花消失术”在训练队里很常见,很多小队员都能做到,只是还没达到参赛年龄。
这句话听起来像是安慰全红婵,但仔细想想也是实话。毕竟年纪小的时候,身体条件确实更适合控制水花。
不过,全红婵面临的问题远不止身体发育这么简单。她平时喜欢吃甜食和蛋糕,而这恰恰是跳水运动员最忌讳的食物。
现在全红婵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执行严格的低糖饮食计划,但效果似乎还不够理想。
试想一下,一个正在长身体的女孩,既要控制饮食,又要保证高强度的训练,还要适应身体的变化,这种压力该有多大?
更何况她还要面对外界的各种声音,从默默无闻到一夜成名,从“水花消失术”到现在被质疑压分,换作谁都会感到心理负担。
相比之下,陈芋汐显得更加成熟稳定。以前她也是爱哭的性格,现在明显成长了不少,自己都说“不再那么纠结了”。
心态上的这种转变在比赛中至关重要。正如陈若琳教练所说,天才并不存在,更多的是靠后天的努力。
事实上,运动员的成长过程就是这样,有高峰也有低谷。全红婵现在遇到的问题,其实是每个运动员都要经历的“成长的烦恼”。
与其纠结是否有人故意压分,不如多思考如何帮助她度过这个特殊时期。毕竟全红婵赛后表现出的态度让人颇为心疼。
在接受采访时,全红婵坦言成长发育是每个运动员都无法避免的过程,而这次失利主要是因为自己不够自律。
这个阶段本来就容易出现技术波动。国外那些优秀的跳水运动员,也都经历过类似的阶段。例如英国的达利,13岁就参加奥运会,后来同样经历了技术调整期。
如今的跳水比赛越来越密集,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全红婵这么小就开始高强度训练,确实需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我认为评价运动员不能仅看成绩,更要关注她们的身心健康。全红婵今年才18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训练和比赛的强度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运动员之间的良性竞争才是最宝贵的。全红婵和陈芋汐这对搭档,一个是天赋型选手,一个是努力型选手,各有特色。
她们的竞争不仅推动了中国跳水队的整体进步,也为年轻运动员树立了好榜样。同时,她们各自都有独特的优点。
值得一提的是,每次全红婵失利后,网上总会有人说她江郎才尽了。但我认为这种说法为时尚早。
运动员的成长本就不是一帆风顺的,有起伏才是常态。更何况全红婵才18岁,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与其在网上争论不休,不如多给这些年轻运动员一些理解和包容。毕竟她们付出的努力,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