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天安门升旗广场前的人群中突然出现醒目一幕:一位年轻的女儿,把一位已显佝偻的老人高高举过肩头,两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神情。
“看见了吗爸?”
“看见了!”
这段对话,虽然只有两句,但是了结了父亲自75岁以来的心愿,让这位老人没有遗憾。
短短一幕在网友心中引起巨大震撼,他们在震惊女儿能为父亲做到这样的同时,也对这对父女的身世有很多的好奇。
那么,举起父亲的这位女生到底是谁?
她又有什么传奇的经历呢?
一、卖公司陪伴父亲
2022年,张白鸽卖掉自己辛苦打拼的事业,花费66万买了一辆房车,自此带着养父到处旅游,用陪伴来回报自己父亲的爱。
张白鸽的前半生是颠沛流离的。
由于家庭困难,父亲逐渐年迈,张白鸽不得不扛起家庭的重担选择外出打工,各种脏活累活她从来不挑。
经过在底层不断地挣扎,一次偶然的契机,让张白鸽敏锐地捕捉到电商行业的发展潜力,果断投身其中。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她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与不懈的努力,不断摸索前行,最终在电商领域站稳脚跟,实现了事业上的初步成功。
张白鸽的创业之路是艰难的,初出茅庐的她又会遇到什么困难?
创业初期,资金极度匮乏,启动资金缺口巨大。
她不仅投入了自己打工多年的微薄积蓄,还四处奔走寻求投资,却屡屡碰壁。
在一次机缘巧合下,她结识了几位志同道合且看好电商前景的伙伴,他们共同出资,才艰难地凑齐了启动资金,让公司得以顺利起步。
但是创业又怎么会只是资金不足的问题?
张白鸽除了每天要面临员工经验不足外,更重要的是自己对行业缺乏经验等一系列问题。
她不懂如何选品,如何运营店铺,如何洞察市场。
对此,她只能利用一切空闲时间,疯狂补充电商知识。
无论是书籍还是线上线下课程,她都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
最终,依靠公司出色的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积累起良好的口碑,在波涛汹涌的市场竞争中,逐渐站稳了脚跟。
张白鸽的事业无疑是成功的,但是在创业过程中,由于高强度的工作累出了肾病。
2021年,张白鸽因病在家休养。
某天,在和父亲聊天的过程中,父亲提到关于她大伯去北京旅游的事不禁感到神往。
张白鸽也细腻的捕捉到父亲的这份情绪。
回想起当年父亲为了家里的生活所做出的努力,又看到父亲如今孱弱的身体,逐渐倒退的听力,远不胜年轻时的精气神。
她开始反思自己这些年做出的成绩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让自己的父亲过一个好生活吗?
她意识到,是时候停下忙碌的脚步,带父亲去看看广阔天地了。
在那一刻她毅然决定卖掉自己辛苦经营多年的公司,带父亲出去旅旅游。
听到女儿的这个决定,作为父亲的张双奇也是吓了一跳,他不敢想女儿竟然为自己做到了这一步。
想起这几十年与女儿相处的种种,75岁的老人也不禁潸然泪下。
66万的房车带张双奇父女走过天南海北。
他们曾被西藏的神秘与神圣吸引,也曾在大理和丽江感悟人生。
他们既领略了新疆的广阔壮美,也感受过喀什浓郁的民族风情。
辛苦了一辈子张双奇永远不会想到,自己贫苦的家庭也会养出张白鸽这样出色的孩子。
如果当时没有收养张白鸽,也许自己的人生就要草草而终。
或许张双奇也会十常庆幸,他给了当时的孩子第一次生命,当时的孩子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二、事业和陪伴哪个重要?
张白鸽父女两个的故事其实透露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打拼事业和陪伴父母,哪个更重要?
据2025年4月数据显示,我国独居和空巢老人已超1.18亿,几乎占据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半数。
这些老人中,不少虽有亲生子女,却因子女为生计奔波、忙于事业,难以得到像张白鸽给予养父那样的陪伴。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当孩子初为人父母之时,他们就已然垂垂老矣。
从初中开始寄宿求学时,回家的频率便被逐渐拉长。
刚开始是每周一次,到两周一次;
再到大学时的半年一次,工作后甚至得一直等到过年,父母才能看一眼自己的孩子。
这一路成长的轨迹,无形之中拉远了两代人的距离,更寒了父母的心。
那些留守在家的父母,身体不再硬朗,步履也日渐蹒跚。
当子女为生活拼搏的身影奔波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只能坐在门前那棵不再发芽的榕树下,望着来来往往的车流,满心期盼着与孩子相聚的时刻。
这份无声的等待,道尽了无数家庭的无奈与辛酸。
张白鸽父女的故事之所以感动社会,不仅因为其中动人的反哺之情,更在于他们为我们树立了亲情的标杆。
张双奇在五旬之年,出于一份纯粹的善意与社会责任,收养了被遗弃的张白鸽,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父爱的深沉;
而张白鸽成年后,以实际行动回报养父的养育之恩,让我们看到亲情最本真的模样。
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亲情的珍贵,在于相互陪伴与付出,这或许正是当代社会最需要重拾的精神财富。
结语:
张白鸽父女的双向奔赴,给予这个社会一把丈量人心的尺。
不仅丈量着我们对亲情的亏欠,也丈量着人性中最本真的温度。
当 1.18亿空巢老人的身影与天安门广场上父女相拥的画面重叠,我们终于懂得:努力拼搏或许可以让身上挂满事业的勋章,但是永远弥补不了父母在岁月中等待孩子陪伴的沧桑。
我们不需要像张白鸽这样为父亲做到极致,但至少可以在忙碌的间隙,给等待的父母发一条消息、打一通电话、多回一趟家。
毕竟人生最大的遗憾,不是错过事业的顶峰,而是在父母老去时,才惊觉自己从未真正读懂他们眼里的期盼。
这对父女的故事,不该只是一场感动,更应成为照进现实的一束光,照亮我们回归亲情的路。
部分资料:
齐鲁晚报|“95后”女孩买房车带养父环游中国!背后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澎湃新闻|超有爱!24岁女孩买房车带养父环游中国
大河网|扛起父亲看升国旗,看见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