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俄罗斯国家杜马一位议员抛出惊人言论,声称俄罗斯有权从中国“收回”辽宁舰,还要求中方拆掉舰上的武器,停止将其用于军事目的。这事儿一出,立马在国际上炸开了锅。
我们真金白银买来的,你说“收回”就能“收回”了的吗?这位议员为何要在中俄关系友好的档口说这等不切实际的言论呢?中方又是怎样的态度?
收回?门都没有
近日,俄罗斯一些议员发表了一些关于中国“辽宁舰”的言论,声称中国在购买这艘航母时违反了当初签订的合同,并因此要求收回这艘航母的使用权。消息一出,全球哗然——一艘被中国合法购买、耗时十年改造的航母,怎么就成了别国的“历史追债”?
辽宁舰的前身瓦良格号,是苏联解体后乌克兰合法继承的资产。1998年,中国通过商业途径以2000万美元从乌克兰购入这艘未完工的“空壳”,交易全程符合国际法,且经过乌克兰议会批准。俄方在交易当年未提出任何异议,如今却以“继承苏联”为由索要,无异于否定乌克兰的独立主权。
苏联海军曾有对姊妹航母,同属“库兹涅佐夫”级,都起步于乌克兰。但随着苏联解体,两艘巨舰的命运彻底分野。一艘漂洋过海,在东方从一堆废铁变成一把尖刀,成为大国海军走向远洋的探路舰;另一艘留在了继承者手中,却陷入漫长的困境,步履维艰。
先说“瓦良格”号。苏联解体时,它在船厂只完工了大概三分之二,没动力、没武器,连船体都没合拢,就是个巨大的钢铁空壳。独立的乌克兰接了盘,可也没钱没能力继续造。经济不景气,基辅对这“吞金兽”束手无策,船厂自己也难,只能让它在码头任凭风吹雨打。
转机出现在1998年。中国商人徐增平用一家澳门公司的名义,花了2000万美元从乌克兰手里买下这艘空船壳。对外说辞是要改成海上赌场。这说法糊弄了一些人,但谁都明白,这么个有战略潜力的大家伙到了中国,未来绝不止于灯红酒绿。毕竟,它生来就是为远洋争锋设计的。
这买卖是中乌两家的事,买的是未完工船体,走的商业路子,跟当时的俄罗斯联邦没直接关系。“瓦良格”回中国的路,那叫一个艰险。1999年想过土耳其海峡,安卡拉以安全为由拦下,一堵就是近两年。中土双方磨了很久嘴皮子。
好不容易2001年放行,谁知刚出海峡就在爱琴海碰上大风暴,拖缆断了好几根,“瓦良格”差点触礁沉没。多亏希腊救援队拼死相助才稳住。绕道好望角,颠簸152天,2002年3月3日,它终于抵达大连港。到大连时,它依旧是个空壳。乌克兰卖之前,能拆的值钱玩意儿都拆走了。中国接手的是个需要彻底重建的平台。
接下来,是整整十年的苦干。在大连造船厂,无数工程师和工人围着它转。不光要补齐,还得按中国需求重新设计、全面升级。船体结构加固,装上滑跃甲板,换上新动力、新雷达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这根本不是修理,是基于旧船体的再创造。
2012年8月,“瓦良格”脱胎换骨后首次海试。同年9月25日,它正式命名为“辽宁舰”,舷号16,加入中国海军。这标志着中国告别没有航母的历史,海军建设迈入新阶段。
辽宁舰不只是一艘军舰,更像一所“航母大学”。中国通过续建、改造和使用它,摸透了航母设计、建造、测试、训练和编队作战的全套流程。从歼-15首次着舰,到完成夜间起降(2016年首次实现),再到频繁出西太、南海实战化演训(如2019年参与联合军演),辽宁舰一直是核心平台。
它探出的路,直接催生了后来的山东舰(首艘国产航母)和福建舰(电磁弹射)。没有辽宁舰的重生,就没有今天中国航母力量的发展。按计划,到2030年代,中国海军可能拥有五到六艘航母,辽宁舰就是这一切的起点。
再看它的姊妹舰“库兹涅佐夫”号。作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的唯一航母,它自然是俄海军的脸面。可跟辽宁舰的新生和活跃比起来,“库兹涅佐夫”号的经历实在坎坷。
自2018年进厂大修升级,这艘航母运气似乎就不太好。先是维修用的PD-50浮船坞意外沉没,一台70吨重的吊车砸下来,把飞行甲板砸了个大洞。维修工作被迫挪窝,进度一拖再拖。期间还发生过火灾。原定的完成时间一再推迟,钱也像无底洞一样砸进去。
直到今天,这艘寄托着俄海军希望的独苗航母,还在漫长的修理中,能不能恢复往日状态,甚至能不能顺利归队,都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库兹涅夫”号的困境不只是几次事故,它反映的是后苏联时代俄罗斯海军乃至整个国防工业的深层问题。首先,造大型水面舰艇的能力没了。苏联时期的航母基地在乌克兰,俄罗斯本土缺同等级别的设施和熟练工人。
其次,长期缺钱,技术更新慢。现代航母烧钱得很,造价高,维护运营更是天文数字。舰载机也老了,苏-33停产,新引进的米格-29K又不稳定,事故不少。
普京总统曾说要在2026年前造六艘航母,现在看,这更像个口号。造航母不光靠钱,得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设计、成熟工业、完整配套、大批人才,还有训练维护体系。全球能独立搞定这一切的国家没几个。俄罗斯在这方面短板明显。近三十年,俄海军基本靠吃苏联老本维持,现代化跟不上趟。
虽然还算军事大国,但从近年一些冲突(比如俄乌冲突)看,俄军在信息化、网络化、精确打击这些现代战争关键能力上,确实有差距。战争变了,光靠火力密度不够,而这些新领域正是俄罗斯需要追赶的。
在这背景下,2023年初,俄罗斯国家杜马一位来自以民族主义和强硬著称的自由民主党议员谢尔盖·卡甘诺夫突然放话。他宣称,中国当初购买“瓦良格”号时声称用于娱乐目的,结果却将其改造成了军舰,这违背了某种“约定”,尽管从未有证据表明存在这样的约定。因此,他认为俄罗斯作为苏联的主要继承者,有权向中国“收回”辽宁舰。
卡甘诺夫进一步“建议”中方拆除该舰上的武器装备,使其不再用于军事目的。他甚至提出,收回后该舰可以命名为“日里诺夫斯基”号,以此纪念他们党里同样以出格言论闻名的已故前领导人。
这话听着刺耳,也惹了些议论。但稍微想想就知道,这所谓的“收回论”,法律上、事实上都压根儿站不住脚。第一,当年卖船的是主权国家乌克兰,它有权处置自己财产。交易是公开商业行为,钱货两讫。俄罗斯当时不是买卖双方,事后也没反对。国际法承认国家对自己财产的主权,第三方没权干涉。
第二,中国买的是个未完工船体,后来改造成航母,是投入了巨大资金、技术和人力的结果。买来的东西怎么用,物主自己说了算,这是基本道理。俄罗斯对辽宁舰的改造没出过一分力,谈何“收回”?
第三,所谓“苏联遗产继承权”在这儿不适用。苏联解体时,财产归属各国都分清楚了,“瓦良格”号明确归乌克兰。时隔二十多年,再以继承者身份追讨一个早已合法出售并彻底变样的东西,于法于理都说不通。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议员话说得狠,但俄罗斯官方,包括克里姆林宫和外交部,一直保持沉默,没给这说法任何背书。这表明,“收回辽宁舰”只是个别政客的个人意见或政治操作,没上升到国家层面。
中国方面也对此表现淡定,外交部曾明确回应辽宁舰属于中国,发展正当合法,言下之意是对这类杂音不屑一顾。实际上,尽管有这种插曲,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大局没受影响。双方政治上相互支持,经济合作继续,军事上也常搞联合演习。
信息来源
环球时报《他建议向中国“回购辽宁舰”》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4371428850291935&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