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王勇 编辑/赵乾坤】

通常情况下,当飞机在起飞或降落时,广播会提示乘客保持手机的飞行模式,很多乘客认为这无关紧要。因为大多数时候,飞机到达目的地,什么也没发生。但是,航空业专业人士表示,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使用手机等个人电子设备可能会干扰飞机的通信和导航系统,影响飞行安全。

比利时Travel Tomorrow网站报道称,大多数乘坐飞机的人都知道,手机等个人电子设备可能会干扰飞机的通信和导航系统,但人们并不十分了解个人电子设备究竟会如何对航空飞行安全造成影响,所以人们会在内心里觉得“这没什么”,从而对飞机广播的提醒置若罔闻。


一乘客在航班上使用电子设备比利时Travel Tomorrow网站

航空公司的专业人士表示,在飞机起飞和降落等飞行阶段,个人电子设备,如未调至飞行模式的智能手机,会自动搜索通讯信号,而此时飞行员正高度依赖与空中交通管制(塔台)的精准通信,手机的信号将会影响飞行员与塔台通信的准确度。“可能会对飞行员的耳机产生噪音,使他们分心,从而影响与地面管制的关键通信,如交通警告、跑道分配或航路变更等。此外,在紧急情况下还会造成飞行员与塔台之间的响应延迟。”

该专业人士表示,尤其是在浓雾等恶劣天气条件下,飞机驾驶员必须依靠空中交通管制员的指导才能安全着陆。如果乘客手机没有设置飞行模式,手机会不断尝试连接机场信号塔,导致机组人员的信号不够强或不够稳定,从而干扰飞行安全。

报道提到,个人设备除手机外,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智能手表、掌上游戏机等也对航空安全存在风险,尤其是在飞机起飞和降落阶段,这些未关机的设备可能导致飞机航电系统显示异常(已有多起驾驶舱仪表误报记录)、飞行员与塔台通讯时耳机中出现电流杂音、地面基站过载(尤其低空飞行时,多设备同时搜索信号会造成信道拥堵)等。

此外,专业人士建议,在飞机起飞前20分钟,个人电子设备启用飞行模式或关机,还能避免飞机爬升阶段信号突变,导致电子设备的电池电量加速消耗(高空信号搜索耗电增加40%)。

英国民航局官方网站此前刊载的一篇报告显示,2018年,一架航班上有32部手机未调至飞行模式导致飞机仪表着陆系统信号偏移0.5°,增加了飞行安全风险;2021年一架跨大西洋航班上有乘客使用卫星电话造成飞机与地面中断通信3分钟。

报告强调,即使某些国家和地区的航班没有强制性规定禁止在飞行中使用电子设备,但是当机组发布“电子设备禁令”时(如遭遇湍流/系统告警),乘客必须立即停止使用。航空安全始终优先于设备便利性。

美国Fodors网站刊载的一篇文章指出,当空乘人员要求乘客将手机调至飞行模式时,这绝非多此一举,因为现代客机的导航系统高度依赖导航信号。一部手机的信号干扰基本可以忽略,假如同一时间段内有50部以上数量的手机进行通讯信号扫描,可能导致飞机仪表读数出现误差或致飞机与地面通信出现异常。

文章称,通常情况下飞行员平均每90秒接收1条关键指令,而个人设备信号干扰有可能导致飞行员接收指令的误码率上升,因此,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乘客应关闭所有电子设备(包括蓝牙耳机)。

当然,飞机的飞行安全防线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脆弱,在飞行的过程中,为了确保飞机的安全,机组人员会采取多维度与地面人员保持联系。在民航领域,飞机与地面的联系主要有三种方式:无线电语音通讯、雷达信号以及空地数据链,在这三种方式的共同作用下,才能真正确保整个飞行旅程的安全可靠。

文章称,尽管现代客机有多重安全防护体系设计,如个人设备信号屏蔽(可降低个人设备90%以上的射频干扰)、安全操作系统以及冗余系统(导航备份,为增加导航系统的可靠性,而采取两套或两套以上相同又相对独立配置的设计,可计算其瞬时位置、速度和运动姿态)等,也具备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但乘客遵守“将手机调至飞行模式”的规定仍是确保航空安全的必要措施。

空客首席安全官表示:“让乘客的手机调至飞行模式不是技术落后的体现,而是我们对电磁物理规律的敬畏。我们不妨将这视为‘数字排毒’的契机,毕竟,在3万英尺高空享受片刻离线时光,本就是现代人难得的奢侈。”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