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药膳食疗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在贵州省石阡县的贵州省易升食药科技有限公司落地。与此同时,中华中医药学会谭兴贵教授学术传承工作站(贵州分站)也正式揭牌成立。
示范基地采用“双轮驱动”模式
该示范基地将政策赋能、技术攻坚、市场拓展、产业链协同及国际化布局等多个维度推动石阡县中医药产业的发展。通过“示范基地+传承工作站”的双轮驱动模式,为区域特色产业升级提供了新范本。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美国加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湖南中医药大学谭兴贵教授指出,当前国家正全面推进“健康中国2030”战略,《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明确要“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易升食药科技有限公司以“药食同源”理论为基础,创新性地运用现代生物发酵技术,成功将106味道地药材转化为易于吸收和服用的功能性产品,这正是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交融的典范。
谭兴贵教授说,我们欣喜地看到易升食药公司不仅构建了研发的完整产业链,更开创了“科研机构提供理论支撑——企业转化技术成果——市场反馈优化研究”的良性循环模式。这种将学术传承融入产业实践的探索,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宝贵经验。
示范基地搭建产学研融合桥梁
通过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企业让千年古方焕发出适应现代人健康需求的活力,完全契合国家“让中医药成为健康产业新引擎”的战略部署。作为国内首个获得“世界中联药膳食疗研究专委会药膳产品示范基地”称号的企业,此次揭牌具有里程碑意义。“药膳食疗产品生产示范基地”标志着生产工艺获得了国内认可,而“学术传承工作站”则搭建起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桥梁。
站在新的起点上,谭兴贵教授提出三点期望:其一,深耕“治未病”领域,针对亚健康、慢性病等时代痛点,开发更具靶向性的产品体系;其二,尽快建立国内的质量标准认证,让中国药膳智慧走向世界餐桌;其三,依托学术工作站培育复合型人才,既要培养精通古籍的“活药典”,也要造就掌握分子生物学的“新工匠”。
示范基地重视学术传承与发展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陈宏斌接受AI即播国际传媒采访时说:“此次遴选标准非常严格。首先,要求企业具备完整的药食同源理论应用体系;其次,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制备技术;最后,需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贵企业创新性采用定向发酵技术,成功破解了药材活性成分提取率低、口感苦涩等行业难题。”
贵州中医药大学基础中医学院副教授、谭兴贵教授传承工作站(贵州分站)站长吴大梅介绍:“我们将结合贵州的实际,进一步挖掘和发展整理学术思想,培养一批既懂中医理论,又擅长药膳制作研发的复合型人才。解决中医药膳产品生产工艺问题,推动企业生产的这个产品生产符合国家标准,围绕中医药膳的核心问题开展新的研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产权成果,推动中医药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推动中医药膳产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
贵州省易升食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快表示,作为药膳食疗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的承接单位,承担着三大使命:第一,树标准——建立药膳同源药材发酵提取的原料、产品加工、检测全流程规范,为行业提供参照模板;第二,促转化——搭建临床机构、高校与企业间的数据共享平台,加速科研成果落地;第三,育生态——通过技术输出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打造药膳产业集群。此次示范基地和传承工作站的成立,为石阡县中医药与大健康产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中医药现代化和大健康产业的融合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向。
据悉,活动同期还举行了中华中医药学会传承导师谭兴贵教授首批学术传承人陈宏斌对广东江门鹤山罗虹的收徒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