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特朗普政府近日上演了一出令人瞠目结舌的政策大反转——从对普京的"迷之信任"到公开炮轰,从暂停对乌军援助到火速批准F-16战机交易。

这一系列前后差异巨大的变化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算计?矿产协议与军售重启之间又存在何种关联?

这和特朗普政府"商人治国"的本质密不可分。

在俄乌战争局势如此紧张的时候,特朗普再次展现了他那令人捉摸不透的外交风格。在两个月前,特朗普政府还以"乌克兰缺乏和平诚意"为由,全面冻结了对乌军事援助。



这导致乌军远程打击能力骤降,俄军趁机加强攻势,战场形势一度对乌克兰极为不利。

戏剧性的转折出现了,特朗普政府突然批准向乌克兰出口价值5000万美元以上的国防装备,这是其上任以来首次恢复对乌军售。



并且在同一时间,特朗普对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态度也发生了180度大转弯。

如今对普京"开炮",声称普京也许并不想要停止战争,普京之前展现出的和谈姿态只是在敷衍特朗普拖延时间。



特朗普甚至警告,如果因为俄方原因让俄乌没有达成停火协议,那么将对俄罗斯石油出口征收二级关税。

表面上看,这是美国解决了乌克兰陷入困境燃眉之急。但稍微细看的话这其实是一个乌克兰用资源换武器的交易罢了。



就在军售重启前一天,美乌秘密签署了矿产资源开发协议,乌克兰向美国开放战略矿产的开采权。

这些资源对航空航天、电动汽车产业至关重要,而美国则通过军售维持乌克兰的基本战力,确保冲突不会迅速结束,从而为美国获取长期利益创造条件。



特朗普与普京的关系一直都是热门话题。特朗普当选总统以来,就对普京大加赞赏,甚至在当选后与普京的通话中表示"希望两国保持长期稳固关系"。

在二次当上总统后依旧在公开场合吹嘘"我和普京的关系如何之好",声称"全世界只有我能阻止普京"。



这种"迷之信任"正在逐渐褪色,转折点出现在今年3月底。特朗普发现他极力推进的联俄抗中战略已经彻底没戏了。

尽管美国给了各种好处但是普京始终没有松口,还多次强调中俄友谊的坚固。极度失望的特朗普随即社交媒体对普京“开炮”



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俄乌停火协议陷入僵局。俄罗斯不仅拒绝了美国提出的各种和平方案,还加紧在战场上的攻势,并在外交层面对乌克兰施压。

而是所以经过精心算计的利益思考,特朗普选择向乌克兰开放军援。用军售重启来换取矿产协议,尽管这个协议可能会损害其资源主权。

泽连斯基面临两难选择:要么接受美国的条件换取武器,要么在战场上因装备不足而节节败退。

泽连斯基选择了前者,美国直接向乌克兰出口价值5000万美元以上的国防装备,并向乌克兰出售F-16战机训练与维护系统及相关设备。

这两项军售标志着特朗普政府对乌政策的重大转变,尽管其规模与拜登时期相比仍显保守。

如今乌克兰不得不以资源抵债,陷入了更深层次的"债务陷阱"。

对美国而言,这笔交易实现了双重算计,简直赚翻了。

美国卖给其他国家的军火,大部分的资金最终都会流回到美国。另一方面控制了乌克兰的军事供给。这种策略体现了特朗普的“商人政治”理念。



虽然美方称这批战机就算修复也不能上战场了,但有人分析经过改装后可以发射中距空对空导弹和乌克兰现有的其他对空对地武器。

能够打击俄占领土甚至莫斯科在内的俄罗斯在欧洲的大部分领土,但有专家称这点武器对于俄乌战争的影响微乎其微。

乌克兰培养维修人员和相关服务都需要花上不少的时间。并且F-16对跑道质量要求极高,而乌克兰西部那些状态糟糕的苏联时代机场很可能成为俄军的重点打击目标。限制了F-16在短期内改变战场态势的能力。



但俄罗斯的反应却很大,将F-16视为重大安全威胁。作为回应俄罗斯将举行军事演习,这反映了俄罗斯的焦虑。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转向,让俄罗斯下放了战术核武器使用的权限。如果俄罗斯对乌克兰使用战术核武器,美国几乎不可能为此进行核报复,因为乌克兰不是北约成员国。

这场危机的发展轨迹令人忧心。美国军援给了乌克兰继续抵抗的底气降低了和谈意愿,俄罗斯又提高了冲突失控的风险。



而特朗普倒是赚疯了,能继续维持对俄施压,希望冲突长期化以消耗俄罗斯。还能通过矿产协议确保长期利益,提供足够武器让乌克兰不至于迅速落败,但又不给足以扭转战局的先进装备,把乌克兰推向更危险的深渊。

对乌克兰而言,这种军援代价极高,乌克兰已陷入经济困境的恶性循环,外债已超1100亿美元。



接受美国的苛刻条件换取军援,资源主权的丧失又削弱了长期发展潜力。乌克兰正彻底沦为大国博弈的"棋子"而非"棋手"。

表面上看,是支持反抗俄罗斯的“正义行为”,实际上就是交易。暴露了特朗普将国际关系视为交易,援助可以随时变成交易,只要"条件合适"。

俄乌冲突可能呈现两种种发展路径:一是现状延续,在美国的战略下陷入僵局;

二是冲突意外升级,尤其是乌克兰使用西方武器攻击俄罗斯本土目标引发俄方过度反应;



最可能的情景仍是低强度持久战,直到某一方内部生变或国际格局发生重大调整。

特朗普政府对乌政策的戏剧性反转,堪称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典型案例。

在这场博弈中,没有永恒的盟友或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当矿产协议谈妥,昨天的"缺乏和平诚意"就变成了今天的"值得支持"。



这种赤裸裸的交易思维正在重塑国际秩序的基本规则。

乌克兰的悲剧在于,它既是这场变革的受害者,又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共谋为换取生存所需的武器,不惜押上国家的资源主权和未来的发展机会。

对中国而言这一事态发展提供了双重启示。中俄关系经受住了美国"联俄抗中"企图的考验,普京明确表示不会牺牲中俄关系来改善对美关系。



另一方面,美国对俄油"二级制裁"的威胁提醒我们,能源安全与供应链自主的重要性。

最终,特朗普的"交易艺术"可能取得战术成功美国军工复合体获得订单,战略资源得到保障,俄罗斯持续被消耗。



但战略上,这种做法正在加速国际体系的失序和多极世界的形成。当规则让位于强权,协议沦为工具,国际社会将步入一个更加动荡、更难预测的时代。而夹在大国博弈中的小国,如乌克兰,则注定要为此付出最惨重的代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