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贵阳长大,很喜欢贵阳的生活和环境,从未想过要离开贵州。”贵阳市手上记忆博物馆副馆长葛春培说。
葛春培是“90后”,自参加工作起,便加入手上记忆博物馆团队,一起行走贵州村寨,参与贵州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田野调查、文化挖掘等工作,配合协助完成了许多村寨文化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历史访谈、地方文献整理、乡村博物馆建设、文化读本和口述史文字编辑等工作。
在大学实习期间,她随团队第一次去黔东南,到丹寨一个叫排莫村的村子过吃新节。“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在贵州这片土地上,有那么不同的生活方式,很多场景都是我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被深深震撼和吸引了。当时我就想,从事类似的民族文化保护工作会是我的职业方向。”毕业后,她正式进入手上记忆博物馆团队工作。
“2017年,我们在铜仁做了一个乡村博物馆项目,建了8个博物馆,选了一些宗祠、私塾、老宅子做空间,从当地的文化整理到建筑修缮再到展陈设计,系统学习了一套博物馆的工作方法。完成铜仁的项目后,运用在项目中学到的技术改建了一栋木构的建筑,开始了落户观山湖区的第一步。”葛春培说。
目前,手上记忆博物馆已有6573件(套)藏品,展出了贵州各地的民族服饰和用品,进行文化交流、学术讲座和非遗培训,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
“2023年新馆开馆,又是一个新的起点。从一栋木房子变成了现在近两千平方米的展厅,涵盖书房、修复室、手工体验等功能的馆舍。”葛春培介绍,“很多社会爱心人士一直在无条件支持,给博物馆输入了很多生命力与活力。我很幸运大学毕业就开始进入手上记忆博物馆团队工作,如今博物馆逐渐吸引了一批‘90后’青年人加入,一起在贵阳周边的乡村做着一份有意义的工作。”
谈到在贵阳就业的初衷和目的,葛春培说,贵阳作为贵州省会,近年来在政策扶持、产业升级、平台搭建、产业引导和创新创业生态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了多元化的机遇和良好的环境。贵阳逐渐成为了一个年轻化的城市,也为青年人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工作、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