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 年,青海西宁解放的消息如同春风一般,迅速传遍了每一个角落。在巴音河畔,有一个修鞋匠,听到这个消息后,内心激动不已,他决定去寻找那支打败马步芳的军队。这个修鞋匠名叫廖永和,他的身上,藏着一段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



时间回溯到 1927 年至 1937 年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那时,中国工农红军与国民党军中的马步芳、马青云等部展开了激烈战斗。1937 年 1 月,在河西走廊倪家营的战斗中,红军营长廖永和右腿受伤。西路军在西征途中,廖永和所在的部队经过祁连山时遭遇敌人袭击,无奈之下,部队只得攀越拖来南山。

由于受伤,廖永和攀爬的速度比队友慢了许多,渐渐地掉队了。与他一起掉队的还有 11 个队友。拖来南山海拔高达 4000 多米,环境恶劣至极。廖永和他们不得不在一个山洞中取暖御寒。然而,饥寒交迫中,廖永和因伤体力不支倒下了。醒来后,他让队友先走,不想拖累大家。但队友们坚决不肯丢弃他,最后商议留下 14 岁的何延德照顾廖永和。



在山洞里的日子异常艰难。何延德担负起外出寻找食物的任务,每次找来的虽只是残羹剩饭,却也是救命之物。廖永和逐渐好转,可以拄着拐杖走路了。可山洞附近能吃的东西都被找遍,他们又陷入了困境。就在两人犯愁时,来了两个蒙古人打扮的男女。一开始,廖永和还担心他们是敌人,后来得知他们是一对母子,名叫江西力和她的儿子。江西力母子态度平和,还多次给他们送食物,并邀请廖永和去家里住。廖永和因担心身份会给他们带来麻烦,一开始拒绝了。但由于山洞周围土匪猖獗,江西力亲自劝说,廖永和最终盛情难却,去了她家暂住,何延德则被安排到江西力的哥哥家中。

在江西力家,廖永和被当成佣人,尽管主人对他百般打骂,他念及江西力的恩情都忍了下来,还心甘情愿地干活。四年里,他为了不暴露身份,跟着江西力学习蒙古语和当地风俗,江西力还教他修理蒙古靴子的手艺。一天夜里,江西力家遭哈萨克族抢劫,她让廖永和骑马逃走。廖永和不知该去哪里寻找大部队,便在巴音河畔开了一家修鞋店谋生,却始终没有忘记党和部队。



无独有偶,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有许多像廖永和这样坚定信念、历经磨难寻找部队的英雄。长征途中,有一位红军战士在战斗中与部队失散。他独自在荒山中艰难前行,靠着野菜和野果充饥。一路上,他不断打听部队的消息,历经数月,终于找到了大部队。他的坚持和勇气,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1949 年,廖永和徒步走了一个多月,终于见到了他心心念念的部队和飘扬的红旗。他将自己的经历全盘托出,直接惊动了部队首长。廖永和的故事,是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中无数英雄传奇的一个缩影。他们用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书写了壮丽的革命史诗,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