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黄山迎来了如织的游客,不少家庭选择在这大好时光一同登山赏景,然而,在热闹的旅途中,却出现了孩子与家长走散的小插曲。令人欣慰的是,黄山景区工作人员化身 “守护天使”,在 5 月 1 日至 3 日下午 4 时,成功帮助找回了 18 个孩子。


5 月 3 日下午 3 时许,在黄山观石亭附近,一位来自南京的母亲心急如焚地向景区工作人员求助,她十岁的儿子走散了。这焦急的呼喊,揪紧了每一个人的心。工作人员迅速行动,第一时间获取孩子的照片,并立即发在工作群中。这个工作群可不简单,里面有几百名分布在山上各个区域的工作人员,大家如同紧密协作的 “拼图碎片”,迅速展开搜寻。终于,在光明顶的工作人员发现了孩子。仅仅过了 22 分钟,也就是下午 3 时 22 分,母子二人得以重逢,这一刻,母亲脸上的焦虑化作了劫后余生的欣慰。

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他们能如此高效地找到走散的孩子,工作群功不可没。这个涵盖山上各个区域工作人员的庞大网络,就像一张严密的安全大网,只要有孩子走散的消息发出,大家立刻响应,迅速在各自负责的区域留意寻找。而孩子们走散,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精力过于旺盛,在景区里跑跑跳跳,速度太快,不知不觉就与家长拉开了距离。


黄山景区的高效寻人机制背后,是无数工作人员的默默付出与细致服务。除了工作群的快速联动,景区还配备了智能广播系统,一旦接到走失求助,重要节点处便会循环播放寻人信息。同时,部分热门景点增设了“儿童临时看护点”,佩戴统一标识的工作人员会主动引导落单的孩子前往安全区域等待。

一位参与过多次寻人的保洁员李阿姨说:“我们清扫时也会特别留意角落和岔路,孩子个子小,容易被人群挡住。”景区还利用大数据分析走失高发区域,在迎客松、鳌鱼峰等路段加派志愿者举提示牌,提醒家长牵好孩子的手。

游客张先生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我给儿子戴了智能定位手表,但景区信号不稳定,最后还是靠工作人员人工排查才找到。”这提醒我们,科技手段需与人力配合才能万无一失。


黄山的做法也引发了连锁反应——有网友建议在景区入口发放防走失手环,录入家长联系方式;还有家庭自发组成“互助观察团”,在拥挤路段互相照看孩子。这些温暖的细节,让旅途中的意外变成了传递善意的契机。

带孩子出游时,一定要时刻留意孩子的动向,提前做好预防措施,比如给孩子穿显眼颜色的衣服,教孩子牢记家长联系方式等。不知道大家在出游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孩子走散的情况呢?又是如何解决的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让更多家长能从中汲取经验,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用真实的记录,笔者要为那些平凡和不凡发声!我们相信,真实故事,更具说服力,更感动人心。更多资讯请关注:艺飞说!

#时事热点我来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