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5月2日,一段来自乌克兰最高拉达的演讲,将乌克兰所谓“和平谈判”的大门彻底关死了。乌克兰外交部长安德烈·瑟比加明确划下红线:“我们绝不承认目前被占领的乌克兰领土为俄罗斯领土”,并坚决拒绝限制军队规模、拒绝放弃国防工业、拒绝终止外援、拒绝任何形式的非军事化。而在最敏感的议题上,瑟比加再次释放强硬信号:乌克兰不会放弃加入北约。
这是乌克兰外交层面最具挑衅性的表态之一,也是一纸“谈判破裂”的公开通牒。与其说乌克兰在为和平争取筹码,不如说它已经彻底抛弃了谈判轨道,孤注一掷走上了战争的单行道。更令人讽刺的是,在基辅高调划线的同时,美国正悄悄为自己寻找退场的通道。
瑟比加讲话的最大看点,不是他的内容有多“坚定”,而是他对现实的彻底脱离。在战场胶着、资源枯竭、兵力紧张的背景下,乌克兰外交却依然喊出一套理想主义的“极限条件”,将俄罗斯的所有底线全面踩踏,又对任何折衷方案关上大门。这种不惜破局的策略,如果放在数月前西方援助高涨、国际舆论强烈同情时,或许还具有某种道义正当性。但此时此刻,只能用“自毁后路”来形容。
瑟比加口中的“不惜一切代价的和平”被彻底否定,换句话说,就是乌克兰准备好了打到底。可问题是,真准备好了吗?美国准备好继续为乌克兰的“红线战略”买单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就在瑟比加放话的同时,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与副总统万斯不约而同释放出明确信号:华盛顿希望乌克兰与俄罗斯“尽快达成协议”,并强调美国将逐步退出调解。这是一次政治姿态的重大转向,华盛顿不再力挺乌克兰的全部要求,而是开始寻求一场“体面停火”的妥协方案。当乌克兰刚刚把红线画满整张地图,白宫却已经悄悄开始关灯下班。这种分裂的节奏,令人不寒而栗。
更现实的是,美国已深陷自身政治泥潭。其国内财政赤字高企,民意对“无限援乌”早已疲乏。此刻的华盛顿,已经不再把乌克兰当成“战略桥头堡”,而是越来越多地视其为“战略包袱”。白宫的态度转向,是乌克兰最危险的前兆。
而俄罗斯那边,一如既往地冷静且明确:要求乌克兰承认克里米亚和东部地区的主权归属、实行非军事化、永久放弃加入北约。这三点构成俄方底线,也是乌克兰拒绝接受的全部内容。换句话说,当前所谓“和平谈判”的空间,不存在。此时再看乌克兰提出的红线,无异于自设高墙、锁死通道,把自己推入战略孤岛。
当华盛顿开始收手,巴黎和柏林逐渐沉默,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也转入观望,乌克兰所依赖的国际支援网络正在崩解。而乌克兰仍坚持着“加入北约”“主权不让步”“军援必须有”的三部曲,却对如何维持战线、如何稳定民生、如何避免国家结构解体只字未提。
乌克兰划定红线,不仅对俄罗斯,也是在向整个西方发出最后通牒:要么全力支持我们打到底,要么别谈和平。但问题在于,今天的美国和西方,已经没有了2022年的意志,也没有了2023年的资源。只有乌克兰,还停留在对西方无限支持的幻想中。
从某种意义上说,乌克兰的红线不是一条谈判底线,而是一张对现实的否认书。当敌人不让、盟友不挺、资源见底、局势内耗时,乌克兰外交却还在画“不可退让”的政治乌托邦,这不叫坚定,这叫盲目。
和平不是理想主义的施舍,而是力量、妥协与现实的博弈。乌克兰外交若不能面对现实、正视战局,所谓的红线,终将变成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