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得知自己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这一消息的时候,钱建宏正如往常一般,在科世达(上海)的车间里,和团队成员讨论着设备维修的解决方案。
面对这项代表中国劳动者最高荣誉的表彰,钱建宏依然保持着那份质朴:“我一直觉得自己就是个普通的一线维修工,每天做的都是分内的事。能获得这份荣誉,我只是比别人多了一点坚持和运气。”
1986年,18岁的钱建宏进入上海阀门厂,成为一名普通维修技工。靠着“多学一点、多干一点”的劲头,他很快掌握了车床、铣床等多种设备的维修技术,在市级钳工比赛中屡拔头筹。1999年取得钳工技师证书后,他并未止步,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前沿的自动化领域。
2011年,钱建宏迎来职业生涯的关键挑战。彼时他入职上海科世达华阳汽车电器有限公司,作为主要负责人的他,面临为墨西哥分公司安装高精度Multifinger设备的难题。“14种产品切换,误差不能超过0.03毫米。”面对严苛标准,他带领团队反复调试机械结构,最终将整机成本控制在国外同类设备的50%,每年为海外工厂节约200余万元人民币。
“设备不会说话,但故障点都有迹可循。”这是钱建宏常挂在嘴边的话。2015年,公司C型开关自动生产线不良率高达23%,项目设计师又突然离职。于是,他带着团队驻扎车间一个月,经过不断摸索和验证,反复调试优化,硬是将报废率降至0.7%。“每次攻克难题就像‘医生会诊’,要综合判断、大胆尝试。”他这样说道。
这种务实作风也融入了钱建弘领衔的机械制造工匠创新工作室。2012年成立至今,这个最初仅3人的小组已发展为32人的多专业团队,每年完成70余项技术改进,年节约维修成本约200万元。
从上海市首席技师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钱建宏始终保持着产业工人的本色。2022年当选嘉定区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后,他仍坚持每天下车间:“技术迭代这么快,不在一线就容易掉队。”
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钱建宏也有了新的目标:“我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把自己的经验和技能传递给更多年轻人,为中国制造贡献自己的力量,把劳模精神发扬传承下去。”
撰稿:奚柔
制图:吴晓南
编辑:李蓝玉
点赞分享给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