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国际舞台上,中美之间的较量备受瞩目。这本应是一场需要调和与平衡的大国博弈,但奇怪的是,竟没有国家站出来充当和事佬。甚至可以说,全世界似乎都在某种程度上期待着中国能在这场较量中占据上风。
这一奇特现象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国际政治经济因素。
美国自封为“世界警察”的三十年间,在全球范围内犯下诸多霸权行径。在金融领域,其滥用长臂管辖,随意冻结他国资产,将金融体系作为政治打压的工具。军事上,美国在世界各地广设军事基地,对不顺从的国家动辄派出航母威慑。
在科技方面,美国更是不择手段,对竞争对手实施芯片封锁,就连盟友也难以幸免。2013年斯诺登曝光的“棱镜门”事件,美国竟监听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手机,尽管欧洲国家对此极为愤慨,但最终也只能无奈咽下这口气。
中东地区的混乱局势,便是美国霸权的“杰作”。美国仅凭一管“洗衣粉”作为借口,就发动战争推翻伊拉克政权,给伊拉克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时至今日,叙利亚仍因美国的干涉而满目疮痍。
表面上,沙特等中东国家与美国维持着友好关系,但实际上,沙特对美国操控石油定价权一事早已心怀不满。去年油价暴涨时,拜登致电沙特要求增产,却遭到沙特的直接拒绝,双方矛盾由此可见一斑。
在东亚地区,美国的盟友日本和韩国,实则处于半殖民地般的境地。美国不断提高驻军费用,牢牢掌控着军事指挥权,甚至强制要求日韩使用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
韩国三星电子实力强劲,却也不得不向美国司法部缴纳高达50亿美元的罚单。日本在签署《广场协议》后,经济陷入长达三十年的停滞,年轻人的“低欲望社会”现象也与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欧洲老牌强国同样未能逃脱美国的霸权压制。法国阿尔斯通被美国强行拆分吞并,公司高管被捕,企业元气大伤,马克龙至今仍对此事耿耿于怀。
德国的北溪管道被无端炸毁,数百亿投资瞬间化为泡影,却无处申诉。英国脱欧背后,也有着摆脱美国控制的意图,但最终脱欧成效不佳,后悔莫及。
第三世界国家更是深受美国霸权之害。在非洲,法国长期收取非洲法郎区的铸币税,美国粮食巨头则控制着非洲的种子市场。
在南美洲,美国频繁干涉内政,将左翼领导人视为眼中钉,随意进行政治颠覆。玻利维亚前总统莫拉莱斯曾直言:“我们并非反美,只是渴望自主决定种植何种庄稼。”
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对美国的霸权行为敢怒不敢言。而中国的崛起,宛如一股清流,为国际社会带来了新的希望。中国秉持着和平发展的理念,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实实在在地为沿线国家建设港口、修筑铁路,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华为5G技术更是让亚非拉国家首次享受到平价高速网络,提升了这些国家的信息化水平。与美国虚伪的“民主自由”口号相比,中国的发展模式更加务实、更受欢迎。
在中美较量的当下,各国政客深知劝和绝非易事。若选择站在美国一边,国内民众势必强烈反对;若支持中国,又担忧美国日后的报复。
因此,多数国家选择保持沉默,暗中与中国保持一定联系。澳大利亚近期态度的转变便是一个典型例子,迅速与中国签署铁矿石大单,降低反华调门,积极寻求与中国改善关系。
东南亚国家在这一局势中表现得极为精明。新加坡在中美之间巧妙周旋,获取最大利益;越南积极引进中国高铁技术,推动本国基础设施建设;菲律宾尽管在言辞上较为强硬,但实际上并未拒绝中资项目。
这些国家曾在冷战时期因盲目站队而遭受损失,如今学聪明了,谁能提供实际利益就与谁合作。美国推出的印太经济框架雷声大雨点小,而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则为双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关税减免,吸引力不言而喻。
中东国家的立场转变尤为引人注目。沙特和伊朗这对宿敌,在中国的斡旋下实现了历史性的和解,这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
阿联酋果断弃用美元,转而使用人民币购买中国军火;卡塔尔在人民币结算方面积极探索,取得显著进展。这些产油国长期遭受美元霸权的剥削,如今抓住机会寻求改变,即便美国海军第五舰队在波斯湾频繁巡逻,也无法阻止他们与中国开展人民币结算的合作。